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塞腰鼓将亮相美国好莱坞

延安日报 2013-10-23 16:29 大字

75岁的曹怀荣是所剩不多的老鼓手,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塞腰鼓)代表性传承人。“年轻的时候一听到锣鼓声,我连饭都不吃就跑出去了,”他说,“现在也一样,人家一招呼我就去,因为喜欢,而且我还有传承的责任。”

“安塞腰鼓打的还是一种精神,”侯良友说,“现在安塞打腰鼓的成千上万,但味儿变了,打不出我父亲他们那些老人的那种感觉。”

他担心,很多有难度的传统动作面临失传。安塞腰鼓比起陕北其他地方的腰鼓更出名,但受到关注越多,受到的影响也越大。

陕西安塞县文化文物馆馆长殷宇鹏认为,安塞腰鼓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在偏僻、闭塞的环境下发展,为了更好的传承,走向世界,必须要做好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平衡。这是中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新华网西安10月17日电(记者程露姜辰蓉)曹元亮和队友们将于27日站在奥斯卡颁奖盛典的杜比剧院舞台上,展现安塞腰鼓的魅力。他们都是普通的中国农民,已多次出国演出。

安塞县地处中国陕西省北部,相传古时候戍边守塞士卒打仗时用腰鼓助威,胜利后用它来欢庆。随着岁月流逝,腰鼓逐渐成为乡村的一种娱乐活动。

在安塞,几乎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上世纪80年代起,安塞腰鼓知名度逐渐提升,被国内外所知晓,这也改变了安塞地区一批农民的命运。

1984年,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黄土地》向世界打开了了解安塞腰鼓的窗口。

50岁的鼓手侯良友当时参加了拍摄。“打鼓的有几百人,吹唢呐的80多人,我现在看还能找到自己,”他笑着说,“虽然拍摄很辛苦,一个动作拍十来遍,

但这部电影的确让更多人认识了安塞腰鼓。”

从1990年开始,安塞腰鼓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国庆50周年、6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在“中华鼓王”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县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曹元亮还清楚地记得在香港回归庆典上演出的场景。“那天下着雨,我们把身上的雨衣都扯扔了,要放开地跳。香港市民特别高兴,他们没见过安塞腰鼓,都围着我们看。”

目前,已有8名安塞腰鼓手被清华大学聘请为腰鼓教练。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安塞腰鼓”正努力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周末飞到北京去讲课,周一又飞回来种地,”曹元亮说,“作为教练,一天能赚500元左右,机票学校包,以前做梦

都没想过。”

频繁出境也让安塞腰鼓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代表中国多次到德国、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参加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为主题的各类大型国际文化活动。

曹元亮所在的郭家峁村有600多人。“村里99%的人会打腰鼓,我们从小看到大,自然而然学会了,”他说,“如果出去说自己是安塞人,不会打腰鼓,一定会被笑话的。腰鼓已经成了安塞的名片。”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走上世界舞台。在与现代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据了解,安塞目前共有各类民间艺术人才3.4万人。60%的行政村有秧歌、腰鼓、民歌组织,农闲时间能随时组团演出,并申请注册了21项111个种类的“安塞腰鼓”商标。然而老鼓手却濒临消失。

新闻推荐

做妇女健康的忠诚卫士——记吴起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李文莲

在吴起县有位远近闻名的妇产科名医。她医术高明,无数次将难产的孕妇转危为安;她医德高尚,从医30年没拿过患者的一分钱;她平易近人,贫困的农村妇女都喜欢找她看病。她,就是吴起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