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 涧边草
(网图)
转眼之间,竟然活到了要人让座的年龄。唉,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星期日,我乘20路公交汽车,准备去师范学院附近的花鸟市场为鸟儿买食。从彩虹西十字站上车,只见车上早已满座,抓着扶手和扶杆站着的人也不少。见此情状,想着我的旅程还长,便找了个空隙扶好站稳,做好了一站到底的打算。
恰在这时,我身边座位上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站起来对我说:“您请坐!”小伙子明明是对着我说的,可我却一时愕然。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公交车上被人让座,不仅惊愕,而且有点不知所措。当我弄明白小伙子确实是要为我让座时,我却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小伙子之所以为我让座,都是因为“它”呀!“它”是一根龙头拐杖,就拄在我的手上。这根用酸枣刺根雕琢而成的龙头拐杖,是我一年前请人雕刻的。一是为了好玩,二来偶尔去秦岭登山也用得着。今天出门,我顺便拎了出来,却不成想它竟然成了要人为我让座的理由。想到这里,我赶忙对小伙子说:“还是你坐吧,我拿拐杖是闹着玩的。”小伙子说:“你快坐吧,不要客气,我下一站就下车,要倒副59路去西安。”看来这小伙子为我让座完全是出于真诚,并非因了拐杖的缘故。这时,附近有几个人都为小伙子帮腔,劝我坐下,原来他们都跟小伙儿认识。面对这么多的热心人,我不得已只好坐了下来。可心里除了感动,还有一丝隐隐约约的不安。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受别人的让座,况且我又未到七老八十非要人让座不可的年龄。
车到下一站,小伙子下车了。我赶忙挥手向他示谢和道别。由车窗看着小伙子远去的身影,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那是夏日的一天,在由湘潭市开往湘潭大学的6路公交汽车上。这是一趟专线公交车,车上的乘客大都是湘大的学生和到湘大看望子女或办事的人。在这个炎炎夏日,在这趟“热烈”异常的专线公交车上,我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孩为人让座。当别人客气不坐时,她就说:“没关系,我马上就要下车了。”可是,被让座的人下车了,她还没有下。可她刚刚落座,一旦有年龄稍大的人上车,她又马上让座。一有人客气,她仍然是那句“我马上就要下车了”。就这样,她多次让座,直到车至湘大门口的终点站,她才从容下车,走进了校园的大门。我为这位美丽的湘大女孩的行为所感动,写了一篇《湘大女孩》的散文,刊登在一家晚报上。后来,听在湘大上学的大女儿说,《湘潭大学学报》转载了我的这篇散文。我想,这不是我的荣耀,而是湘大的骄傲!
时隔一天,我坐18路公交车出行。车上人多,我一上车便就近扶着一个座位的靠背站着。座上的是一位30多岁胡子拉碴的年轻人,他正在低着头发短信。站了不足一站路,年轻人发完短信一抬头,看见了座位一侧站着的我,便赶忙起身让座。我执意不坐,他一定要让。再坚持不坐,便有点不识好歹之嫌,我只好谢过他落了座。坐下来我就想,这年轻人看似粗犷实则和蔼细腻,若不是低头发短信的话,我一上车他肯定就会让座的。
这又让我想起了好多年前的一件事。
那是在11路公交汽车上。我的一侧站着母女俩,母亲大约四十出头,女儿不过十四五岁,她们穿着朴素但却干净整洁。一路上母女俩不顾车上的拥挤和嘈杂,小声地谈笑着,亲密无间就像相亲相爱的姐妹俩。后来母亲的身边有人下车,当母亲正要落座时,她身后一个六十开外的妇人也想入座。眼尖的女儿见此情景,一把将母亲拽了起来。母亲回头看见了老妇人,与女儿相视一笑,赶忙让开。母女俩的行为平实自然,似乎本来就该如此。
好多年过去了,那母女俩的形象仍然定格在我的脑海里。(B)(11)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颖李桦实习生苗梦漪西蒋村,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却有着城中村般的热闹繁华。5月8日,记者来到渭城区底张办,走进地处空港新城的西蒋村一探究竟。村道上,小轿车、面包车穿梭往来,餐饮、商业...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