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蒋村“靠大树”乘凉“借东风”致富

咸阳日报 2013-05-15 08:26 大字

本报记者 张颖 李桦 实习生 苗梦漪

西蒋村,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却有着城中村般的热闹繁华。

5月8日,记者来到渭城区底张办,走进地处空港新城的西蒋村一探究竟。

村道上,小轿车、面包车穿梭往来,餐饮、商业人流熙攘。“全村420户1600余人,暂住人口1000多,还有17家旅馆40多家饭馆。”西蒋村党支部书记王富民热情地介绍。

一个乡村,咋有这么高的人气?

“那是因为咱靠着一棵‘大树\’哩!” 村民王高社指着与村上一墙之隔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打比方。

王高社家里共8口人,其中5口人都在机场上班,真是靠着机场打工过上好日子。57岁的王高社在机场打工近20年,如今是机场绿化处修剪班班长,大儿子王伟在机场地勤公司分拣行李,小儿子在海航后勤部上班,两个儿媳也在机场打工。如今,他们家盖起两栋两层楼,天然气、太阳能、电视、电脑一应俱全,去年两个儿子各买回一辆小轿车,生活和城里人没区别。

“在机场上班,能照顾家,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也不错。”王富民说,在机场上班的村民,有搞清扫、保安的,还有驾驶特种车、拖斗车搞管理的。目前,共有400多名村民在机场打工,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

2008年机场二期工程建设运行以来,西蒋村充分发挥紧邻机场的地理优势,搭建菜市场,开设饮食一条街,发展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

在村里的引导支持下,一些群众利用家里闲置房屋开设小旅馆接待乘客,出租房屋,一些群众用征地补偿款购买重型机械在建筑工地揽活,一些群众买面包车给旅馆接送客人……

靠着机场这棵“大树”,西蒋村村民每年能挣回约800万元,近30户群众买上了小轿车,再加上村里的养殖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6400元上升到2012年的11000余元,成为底张办一个富裕村。 (B)⑧

新闻推荐

全市上下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本报讯(记者樊琼)在市“两会”召开后,全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纷纷掀起贯彻学习“两会”精神热潮。兴平市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四强三领先”的“咸阳梦”上来,围绕大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