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好医生
做医生不是我年少时的梦想,是父亲要求我考进了医学殿堂。
1981年我16岁考入西安医科大学,由高中数理化解题型学习转入基础医学知识记忆型学习,实在头疼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基础课。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面对疾病折磨中的患者,在老师们的启迪下,眼前豁然开朗,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愿望日渐强烈。时至今日,如果能有机会重新选择,我还是愿意做现在的自己。
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26年的时光转眼即逝,从迷茫、孤独、憧憬、快乐中一路走过。曾终日忙碌于临床工作,沉浸于通过药物、介入治疗使濒死的心脏病患者转危为安的“成就感”中,体味着救治患者成功后那种任何奖赏、金钱换不来的喜悦,也时常在患者和家属的期待中感到无能、无奈、无助、痛心和悲伤。
直到2011年我去美国芝加哥研修,才有机会思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临床救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即使当时疾病已完全治愈,如果不具备健康的理念,不进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不改变生活方式,疾病终究会复发。在救治患者之余,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把正确的疾病防治知识传递给患者和家人,也是医生应尽的责任。此外,临床医生诊治患者,只是针对一个或若干个患者,获益的是社会中的部分群体。从心血管病预防的角度去影响社会,使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理念并从中获益,是一位“好医生”更高层面的追求。
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面对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共用、各器官功能衰退、生活能力减退、思维方式独特的老年群体,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如何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延长寿命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我希望能做得更好,去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
医生的工作犹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常常面对的是疾病、痛苦和死亡,饮食作息毫无规律,时刻处于应激状态,介入医生要面对放射线的危害,疲惫中还要挤出业余时间更新知识、钻研业务,终日忙碌,亏欠家人。如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状况,将丧失前进的动力和保障。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健康快乐地生活,也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做一名“白衣天使”,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面对当前复杂的医患关系,如何获得患者的理解、信任,又成为从医路上必修的功课。尽管我们不能改变现状,但在与患者和家属的有效沟通中获得信任、理解,共同承担医疗风险,对危重、复杂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好医生”需承载太多……
尽管医生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我相信人生的价值绝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工作的快乐”,“善良、宽厚、坚韧、务实”是我坚守的原则和信念。
作者简介:马小川,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协会基层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常委。多次赴美国日本研修,临床研究方向:介入心脏病学。 D⑧
马小川
新闻推荐
写下这个题目,似乎有些沉重。人的属于先天,是父母给的。而“”属于后天,却主宰着人的起落悲喜,为人规划出难以预测的生命轨迹。近日,我读了李卉先生写的《儿女心中不落星》一书,这种感受十分强烈。小时...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