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甜头日子有奔头——吴起县白豹镇王湾村包扶工作小记
春节就在眼前,吴起县白豹镇王湾村100多棚的蔬菜、瓜果正是出手的好时机,村里几十户人家都在忙碌着。
一大早,王湾村村民郭莹芳的电话就响了。“是订购西瓜和甜瓜的,前几天已出手了1000多公斤。”郭莹芳对记者说,她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5个大棚能产3500多公斤,按眼下的价格,收入10万块钱没问题。”
棚栽业是“生金吐银”的“绿色银行”,王湾村的村民家家家家都在经营。郭莹芳家的西瓜、甜瓜就种在大棚里。
走进棚中,春意盎然、暖意浓浓,丝毫没有冬日的倦怠和荒凉。村党支部书记王东邦说:“过去,一些村民天天赌博
喝酒,一年下来基本上没有收入。自从县里给咱建起大棚后,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致富,大家忙得踏实、忙得高兴啊!”
如今,棚栽业在王湾村蓬勃兴起,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现代科技农业增收致富路。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800多元,已走在了吴起县农民群众的前列。
王湾村民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参加县上的农民集中培训和村里放的远程教育,村里的图书库每天晚上也是人满为患。“干的是技术活,吃的是科技饭,几天不学习都不行。”村民们都信奉“有本事的农民吃着技术饭”这句话。2012年,吴起县大规模开展农民培训,让所有农民都学到有用的技术。同时,配合远程教育,每个月都有2到3次的农业技术集中培
训。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积极协调下,县上有关单位还为王湾村配备了2名技术人员,增强村民发家致富的本领,给困难群众搭梯子,为农村发展搭台子。王湾村民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技能型农民,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创富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供坚实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王湾村的地不少,过去种的都是“大路”货,春种秋收,人均收入没超过2000元。2012年3月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文庭结对包扶后,积极引导村干部带头学习实用农业技术,帮助村民建果园、葡萄园等。在得知种苗市场看好时,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又帮助王湾村民,新建了种苗基地,通过土地流转,搞起了油松苗的种植。几个月来,油松苗长势良好,1
米左右的种苗能卖到好几十块钱。王湾村致富带头人郭兆江去年仅靠油松苗木一项,收入就达10多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王湾村的山上多数沟壑都闲着,但由于山地到村组的路不好,村民们种植生产极为不便。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争取了80万元资金,为郝沟门到马寨子两个村组之间新修了一条4.8公里的砂石路。居住在山地村组的群众重新开始种植小杂粮,收入也逐渐多了。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在产业。王湾村地处公路两侧,川台地较多,适合种植大棚。为了让更多的人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村干部把眼光盯在了棚栽业上,为村民建起了种植产业园区。2012年,在原来的基础上,
又给村上建起了18个高标准的大棚,村民不用掏一分钱,就能种上大棚。村里的棚栽大户冯向阳种植的西瓜、甜瓜,已经远销到了西安和北京等地。
春棚、冬棚、弓棚、拱棚、冬暖夏凉棚,棚里红色的番茄,绿色的豆角,紫色的茄子,黄色的韭芽,青色的辣椒……王湾村100多座大棚形形色色,品种各异。五彩缤纷的大棚里,展现着当代农民的手笔,也饱含着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一片真情。
倾注真情,帮困解难,这是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心声。在五年的帮扶工作中,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通过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让王湾村民户户住新房,家家有产业,用上沼气,家门口就坐上车,不出村能看上病,让王湾人过上幸福生活。
夕阳西下,满村通红,一声哨响,王湾村里的老年秧歌队又扭了起来。村民们充满幸福憧憬,个个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有甜头,日子有奔头。B⑧
贺贵荣记者强国峰
新闻推荐
做医生不是我年少时的梦想,是父亲要求我考进了医学殿堂。1981年我16岁考入西安医科大学,由高中数理化解题型学习转入基础医学知识记忆型学习,实在头疼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基础课。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面...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