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甫运:华夏秦隶第一人

咸阳日报 2013-01-29 23:42 大字

李甫运近影

李甫运秦隶书法

本报记者 高彦民 陈德宝

小资料

李甫运,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生于1945年7月,泾阳县人。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书老年书画学会会长。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副主任和陕师大杂志社社长。当教师,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有如和煦春风催桃李。办杂志,他精心策划,运筹帷幄,如同将军决胜千里之外。杂志社在他手里办成了被人称作中国教育报刊群落中享誉全国的“托拉斯”。他把书法实践与理论研究完美结合,十余年潜心于秦隶的创作与研究,硕果累累,堪称华夏秦隶第一人。

2013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我们慕名专程前往陕西师范大学拜访李甫运教授。一行来到甫运先生工作室所在的小区楼下时,年近七旬的李先生已经下楼来迎接我们。他身材伟岸,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声音宏亮,热情豪爽,浑身上下洋溢着青年人才有的活力与朝气。一会儿工夫,我们与甫运老师已经如老朋友一般了。

走进工作室,就看见了李老师写字的大书案。书案一侧的墙壁上,四尺玻璃镜框中镶嵌着已故陕西师范大学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师卫俊秀先生写给李老师的四个大字:“拥书自雄”。落款处有“甫运道友正之”的字样。李老师拿出了他的新书《秦隶》,大八开的《秦隶》一书装帧大气庄重,印刷精美高雅,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使我们这些行外人也不难掂出这本书的“分量”!《秦隶》一书,既是甫运先生秦隶书法创作之集大成,又是他秦隶研究的重要成果。诚如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秦史专家赵世超教授在书的序文中所言:甫运先生的“艺术功力和学术水平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程度,谓之炉火纯青,也不为过”。的确,甫运先生的秦隶临写与创作,真可谓字字有来历,笔笔有出处。捧读《秦隶》,既是学术的熏陶,又是书法艺术的至美享受。

甫运先生是泾阳县人。幼时家境贫寒,但却聪颖好学,门门功课都好,作文更是老师评讲的重点和在课堂上宣读的范文。他自幼酷爱字画,喜欢写字,十几岁时想学书法,到县新华书店去买字帖,只寻找到了一种隶书字帖《汉曹全碑》。此后,他便天天临习不辍,坚持了十多年。后来,他又临习《张迁碑》。两种碑帖,虽然同为汉隶,但是风格有异。前者清秀,后者拙朴,参照临习,使二者融会贯通,为笔下增辉添彩。

书法界有一种秦篆汉隶的说法。东汉时的文字和史学泰斗班固和许慎在其著述中认为,秦始皇统治时期,“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甫运先生在长期的隶书书法学习实践中深深感到,秦篆汉隶的说法有失偏颇,而秦始皇时初有隶书的结论也没有历史依据。于是,他一头钻进古代典籍和当代书论,寻找隶书的源头,用了几年时间但却收获甚微。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坚信隶书的历史一定早于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前,那一脉汩汩流淌了两千余年的源头一定能找到。

公元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的发掘,1100多件简牍将绚丽多姿的秦隶第一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批简牍远早于秦统一六国多年。同年出土的睡虎地4号墓黑夫“家信”木牍,说明秦隶在当时已是官民通用的日常用字了。1980年四川青川战国秦墓出土的木牍再度证明,秦隶早于秦统一江山88年。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又有多座秦墓出土了大量秦隶简牍。这些简牍在时间上贯穿战国晚期直至汉初;地域上包括了秦朝的腹地天水和原来的楚地里耶;使用范围上既有民用也有政府公文档案;字形除规整的秦隶外,已有行草的端倪出现。

秦墓简牍的发掘问世为李甫运先生的秦隶研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开辟了一条宽广大道。它使李先生感到振奋,心头也豁然开朗。从1985年开始,他把隶书溯源途径和秦隶研究的目光由子史典籍转向了最新考古成果。他一边临习所能搜集到的秦隶简牍,一边悉心研究分析,去伪存真,取其精华。他认为,秦隶产生和发展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时期,早在秦统一之前的100多年间已经广泛使用。它对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的迅速崛起,秦统一六国梦想的实现,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的建立及其有效运转,都起到了极大的文化支撑作用。秦朝的“书同文”,“同”的就是秦隶。从而否定了曾经流行的官方用小篆民间用隶书的陈旧说法。对于李甫运的研究成果,赵世超教授在《秦隶》序言中指出,李甫运通过他的研究,“强调无论统一前的秦国,还是统一后的秦代上至各级官吏,下至普通百姓,日常用字均为秦隶……秦隶直接从金文和籀文衍化而来,其出现和使用早于小篆一百多年,秦始皇‘书同文\’就是将秦隶推广到全天下,汉隶只是对秦隶的照搬和沿用,所以,秦隶不仅在秦国走向强大和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过关键作用,而且更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普及具有莫大的贡献”。这是对甫运先生研究成果的精辟概括。这两位学者一个以秦史为对象,一个以秦隶为目标,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李甫运认为,写秦隶必须以坚实的文化底蕴和书法功底作为支撑。甫运先生早在1995年就与学校的几位书画家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五人书画展”。2007年,他的秦隶书法作品在台北两岸书法联展中展出,引起了广泛关注。2012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在第四届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论坛上介绍他的秦隶长卷《炎帝祭》。他的作品作为珍贵礼品由校领导赠送日本等国外友人及台湾、香港等知名人士或单位。《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画报》、《文化艺术报》、《陕西教育》、《报刊之友》等报刊都先后介绍过他的秦隶书法及研究成果。2007年,他的秦隶书法作品入选《陕西省首届书法篆刻临作展》。同年,他的秦隶书法作品在国家教育系统书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他的秦隶书法作品在教育部组织的《丹青献给党》的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之所以能有这些辉煌的成绩,除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支撑,还在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他数十年来临池不辍,正草隶篆诸体皆能。2005年他从杂志社的领导岗位退休之后,每天都要到工作室写四五个小时的字。有人见他一大早走出校园就问:“李老师干啥去呀?”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上班去呀!”李老师上班的地方,就是他的工作室。他的工作,就是他所钟爱的书法艺术——秦隶书法。在政教系和杂志社担任领导期间,他由于忙碌和工作压力,身体并不好,曾有过心脑血管等诸多病症。退休后日日写字,身体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身上的一切毛病都不翼而飞。许多老领导老朋友见了他都非常诧异,觉得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李老师笑说:“这就是书法的魅力和魔力!”

认识甫运先生时间不长,我们有过几次无拘无束朋友间的叙谈。每每谈及秦隶书法,他总是话语滔滔,如数家珍。但对秦隶书法的前景他也不无忧虑。这些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书画热,书法大军上自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幼童,可谓浩浩荡荡。可真正从事秦隶书法创作的人并不是很多,有造诣者更是凤毛麟角。各类书法展赛中,由于种种原因,秦隶书法常常难得占居一席之地。他说,秦隶书法直接从篆籀简化而来,点划规矩,结构严谨,线条虽然实现了圆曲向平直的转化,但它的平直还带有隐隐约约的弧度。美不胜收,它在从战国到汉代隶书的演变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我国书法宝库中无可替代的美丽奇葩和瑰宝。因此他坚信,秦隶书法作为中华传统书法艺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一定会得到发扬光大并进而大放异彩!这是他,也是我们喜爱秦隶书法艺术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B)(12)

新闻推荐

锦城26℃荣耀封顶温泉美宅现古城

本报讯(记者李石)北纬26度是优美风景的代名词,浪漫的夏威夷、秀丽的迈阿密,26度既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也是一种温馨的感觉。1月30日,位于沈兴北路与渭阳西路交会处的高品质温泉养生住宅锦城26℃,荣...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