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出来的幸福生活
“没有想到,咱也能从穷山旮旯里迁出来,而且还住上了敞亮的二层小楼,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天然气也马上要开通了;没有想到,现在的村子里文化活动这么多,抽空咱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去广场健健身,真是越过越精神……”日前,记者在志丹县永宁镇采访时,60岁的陈玉兴老汉一口气用了几个“没有想到”。
陈玉兴一家四代7口人以前
住在永宁镇石畔,住的是石窑洞,他告诉记者:“以前住在山上,村子环境很恶劣,通往村子的都是山路,村民们住的都是窑洞,吃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孩子上学,老人看个病都很不方便,买个日常用品还得跑好几里路。”
去年10月份,陈玉兴搬迁到了永宁镇沙湾河集中安置点,他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政府近5万元的建房补助帮助下,他花了15万就住进了面
积达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老陈在距他家不到100米的永宁供电所烧锅炉,每个月能有1200元收入,老伴在新建成的沙河湾镇广场当环卫工人,每个月也有800元收入,除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收入外,镇政府帮助建的弓棚每年也能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
扶贫移民搬迁实施以来,像陈玉兴这样从山岭村和拐沟村搬迁到沙湾河移民安置小区的村民共有213户近1000人。永宁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
的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在政策扶持方面,每间补助8000元(每户3—5间),每户补助10000元,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每户额外补助10000元;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政府统一规划、农民分户自建的方式,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移民安置点进行了规划设计,确定集中安置点1处、分散安置点2处。同时,永宁镇还多方筹措资金,在沙河湾集中安置点同步实施了道路硬化、人行道铺设、管网铺
设、绿化美化等市政工程,新建文化站、卫生院、中心幼儿园等,极大地方便了搬迁户就医、上学、建设和文化娱乐。
扶贫移民不仅要“搬得来”,更要“稳得住”、“有活干”、“能致富”。为确保搬迁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镇政府对搬迁到镇上的876名农民职业技能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有一技之长的农民,通过建设分配三产房的方式进行了安置,对于会养殖、懂蔬菜种植的农民,镇上通过扶持发展农业产业的办法,仅2012年就建起弓棚220座、苹果园5535亩。另外,镇上还通过雇佣环卫工人等渠道,解决了一些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
本报记者 忽弋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房佳)12月8日,延安市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会在旅游大厦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薛占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薛海涛主持会议。西北大学教授、西安市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