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让农民生活精彩纷呈 ——秦都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 杨波海 通讯员 史阿阳
近年来,秦都区在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上投资900余万元,建成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3个,农村健身广场85个,农家书屋146个,投放图书21万余册,书架730个,光盘资料14600张,配备体育健身器材300余件。每年利用农村文体广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群众性的文化组织不断壮大,农村文化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经历着质的飞跃。针对农村实际,该区着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六大工程。各村也成立了自己的锣鼓队、秧歌队等群众组织,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农民在辛苦劳作之余,业余文化生活有了多样的选择:读书、看报、上网、跳舞、看电影,参加文化培训等,秦都农民的“精神食粮”越来越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昔日单调的文化娱乐方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农家书屋建起来
读书学习“火”起来
记者日前在秦都区渭滨办两寺渡村采访时,“农家书屋”管理员冯强文老人特别高兴。他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村上收到了区文体局配发的1505册图书,村民有了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家学习文化、法律、农业等知识的阵地也更广阔了。这只是该区建设农家书屋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区为最后的24个村建设了“农家书屋”,实现了全区146家农家书屋的全覆盖,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在马庄镇七结村的农家书屋,正在上小学的张前程正在这里认真地看着《十万个为什么》,他的母亲看的是《如何种好苹果》。见到记者,孩子的母亲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孩子喜欢的书在这里看到了,竟然连我种苹果遇到的难题也在这里解决了。”如今,农家书屋不但是秦都农民学习休闲、查阅资料的天地,更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动感音乐响起来
健身舞蹈扭起来
嘹亮的歌声,奔放的舞姿,朴实的快板。夏季的一个晚上,双照办东城村文化广场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一场消夏纳凉晚会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和清凉。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心里都乐开了花。村长张总令感慨地说:“以前要场地没场地,要器材没器材,根本就没办法开展文化活动。现在国家给我们修建了广场,又配发了活动器材,电脑、音响啥都有,要开展活动方便多了。”
“赶快过来,我们活动了。”就在同一天晚上,钓台办王道村的村民王辉妮在给老牌友打电话,可她现在打电话是叫牌友来跳舞。72岁的王大妈也加入了健身舞行列,她饶有兴趣地说:“开始跳舞时只有几个年轻人,看到跳舞能健身,我们老年人也‘报名入伍\’了。”
为了推广健身排舞这一新兴体育健身项目,该区从文化系统选派专人,前往西安、广州等地“取经”学习,对辖区6个涉农镇办,“手把手”“一对一”地开展健身舞辅导。就在今年6月中旬,该区组建的健身排舞队,赴京参加了全国亿万职工全健排舞大赛,获得多项第一名的骄人战绩。现在的秦都农村,跳健身舞、打太极拳等文体活动已不是什么稀罕事,群众性文化活动已遍地开花。文化娱乐活动在秦都农村兴起后,“麻将队”变成了“舞蹈队”,高雅的文化活动成为农民的首选,村风和民风也明显改善,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该区还启动了电影“2131”工程,保证每个村每月至少放映一场数字电影。
活动中心建起来
精神家园富起来
为解决农民工精神世界不能融入创业地的问题,秦都区采取“文化融入”的方式,率先在欧海制衣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省首家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并出资20万元添置器材,辐射园区内的近百家中小企业,近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因此受益。今年该区又新建了渭滨和泾渭茯茶两家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并以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基地,开展数字电影进厂矿、进工地活动。今年,该区已为农民工群体放映电影10余场次。
记者采访时,在该区的泾渭茯茶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企业员工谢小青高兴地说:“我们在活动中心可以看书、看电影,还可以参加文化培训,平时晚上6点大家就来了。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一位企业负责人也喜悦地说:“这项举措增强了企业员工的体质,减轻了他们的压力,他们干起活来更有劲了,企业的效益也明显增加。”在今年5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农民工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秦都区推行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受到文化部的表彰。(C)(5)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聪)10月28日,统一广场金秋菊展主展区30余名艺术家现场泼墨,用笔抒发喜迎十八大召开的喜悦之情。作品赠予赏花市民,部分作品现场义卖,义卖所得将捐给渭城区坡刘村戚山寺的重建工程。28日早...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