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经营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上接第一版)通过多年的培育和实践,“一中精神”已经成为该校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的特色品质,成为引导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成为把学校建设成精神乐园、幸福家园的灵魂。“一中精神”犹如一个“磁场”显示出无形资产的巨大力量。2010年4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对该校进行督导评估时,一位负责人曾对此作出这样的评价:“通过几天来与一中领导和师生们的接触、交流中,我们耳闻目睹,亲身体验到一中教师那种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勤奋进取,甘守寂寞,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在全市大力宣传和学习……一中教师这种奉献精神,得益于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视师德建设,学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师德考核评价办法……为教师高尚情操形成和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同时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以情留人等情感管理理念很好的运用到了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取得实效……”
可以说,这是对充满内涵的一中校园文化的中肯评价。
推行人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管理方面,学校始终坚持推行人文管理,目的是彰显制度文化催人的功能。该校倡导的管理理念是“把过程做精细,把结果做经典”。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法治的管理文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制度不断修订完善和强化落实,用制度创新促进管理文化创新,真正做到把制度导向与价值导向结合起来。学校注重人文、公平、效率,不断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全面建设公平有序的制度文化平台。目前学校各类制度的完善配套;职责上墙,挂牌上岗,岗位责任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全面形成。为推行人文管理,学校编制了《教师必读》和《学生必读》,并下发
到每个教师和学生手中。学校坚持每学期学校向家长委员会汇报一次工作,校长每年一次向教代会报告工作,中层以上干部向全体教师述职和教职工向处室报告工作;坚持校务公开,坚持完善和推行学校工作质量管理评价制度,坚决推行管理服务承诺,各级管理干部向师生作出服务承诺,学校和教师向家长、社会公开作出承诺……通过一系列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形成了学校规范、科学、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发挥了制度文化催人的功能,在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和谐、合作共赢的团队氛围。
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围绕如何做好“一中人”这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分别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那就是:教师要整体和谐发展,成为有素养的“一中人”;学生要健康全面发展,成为有教养的“一中人”。
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坚持把师德素养当作教师文化建设的灵魂,把专业素养当作教师文化建设的真谛,把育人素养当作教师文化建设的基点,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培养教师师德素养方面,学校一是把师德教育视作教师文化的灵魂,针对每学期的新任务新特点,筹划了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方式。在师德师风整顿教育活动中,校长齐军挤出时间逐人批阅了180多名教职工的反思剖析材料,在充分肯定每个人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误区症结。二是建立了师德评价机制,开展师德承诺活动,大力开展“我身边的好同事”和“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让师德高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享有最高荣誉,受到师生的尊敬。三是倾注人文关怀,坚持领导干部对职工“五必访”,努力使班子成员成为教职工的贴心人,倾听教师的心声,温暖教师
的心,办好教师的事。
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学校一是针对全面实施新课改的需要,加强校本专业培训,先后编写审定了13本校本教材。二是出台了学科教学团队和班级教学团队建设办法,选拔学科带头人,评选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学科骨干队伍,充分发
挥了学科组长的“三力”功能,使学科组长成为教师的专业伙伴,有凝聚力;成为教学团队的领导,有号召力;成为本学科的专家,有影响力。三是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以青年教师研究院为基地,制定了青年教师“一、二、三、四”成长过关方案,使学校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四是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把2010确定为有效课堂教学质量年,着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行导学案制度,努力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五是课题引路,提升专业化发展的品位。该校要求每位
教师都要参加至少一个课题的研究,用课题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前年该校申报的一个省级重点课题和三个一般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去年又由四名校级领导负责领了四个省级课题。同时开辟《一中论坛》,搭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在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影响下,该校青年教师
贾猛撰写的教育专著《教师成功密码》被吉林大学出版社列入博达教师用书系列,并公开出版发行。六是开展网络评教和精品课活动。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出一节展示课,放在学校教研区域网上参加网上评教比赛。要求每个教研组通过“一课两上三评”程序推出一节精品课,参加学校的精品课竞赛。
在培养教师的育人素养方面,学校一是重点做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把荣誉、待遇、公认三个法码置于班主任选拔管理之中,吸引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
建立班主任培训评价机制,实行量化考核目标管理。二是加强班级教学团队建设。要求以班主任为核心,组织本班的任课老师共同讨论制定本班团队的教学承诺,策划各个学段的教学主题班会,让教师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座谈交流活动。三是坚持“爱心奉献”的培育。
在学生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教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文明“一中人”。针对中学生成长特点,学校按照层次化狠抓学生的教养。即:高一年级抓基本的人格自尊教养,就是要学会独力生活,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会当“一中人”;高二年级抓知学的合格教养,就是要学会学习,立志成才,会当勤学好问的文明“一中人”;高三年级抓个性的品格教养,就是要学会做人,要有责任感,有个性特长和理想抱负,当一个终生有一中烙印的“社会
人”。为此,该校坚持做到德育“五化”:即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方法多样化,对象主体化,管理科学化。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设立了学生校长助理、主任助理等岗位,组建了学生记者团和班级智囊团,建立了“四个日志”,创办了《先锋》团刊和《德育园地》。
学校还切实加强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和学风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并通过提倡班级养花,美化教室和宿舍环境,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感悟当园丁的辛苦,感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开辟学生文化素质展示平台等方法,使学生文化体现到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优化育人环境增强环境文化吸引力
环境对人既有显性的教育约束作用,又有隐形的牵引暗示作用。该校在学校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上以“四化”,即“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为基本要求,突出了绿色、典雅、人文、愉悦的特征,真正把校园环境建设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三大园”。
首先是绿色生态园。该校从西安市植物园聘请了园林专家,对校园的绿化美化进行了整体规划,按照园林专家的统一设计,学校建成了花园和绿化带,奠定了学校绿化美化的大格局。改造了原有花园,补栽了所缺花木品种,并新建了花园2个,增设了所有花园与主干道两边的金属护栏,使花园景点与绿化带真正成形。聘请了湖北园林古建公司为学校建设了景观园林区3个、生活休闲中心花园1个,增设了花廊、喷泉、凉亭、树根座椅、石桌椅、假山、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使校内绿化、美化自成一体,浑然有序。目前,该校绿化面积已近20亩,栽种的花
草树木达120余种,可绿化地绿化率达到100%。
其次是典雅文化园。通过精心美化校园,安放文化石,给建筑物命名,设计英汉对照牌,真正让校园每一个地方都是风景,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会说话,让环境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是幸福家园。学校花巨资建设和完善了体育娱乐场地和休闲健身设施,修建了人工草坪操场、旱喷泉和文化长廊,定期举办职工趣味运动会,为师生创造了愉悦、舒畅的生活环境,让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幸福家园。
有关延安市第一中学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曾在督导评估报告中作出这样的描述:“市一中校园环境建设始终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重视整体布局设置,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区域功能特色鲜明……独具匠心的规划使学校处处体现着艺术性和教育性,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神韵,整个校园突出了绿色、典雅、人文、愉悦的特征。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建设,突出了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特色。使学校环境文化彰显出时代气息……”
回顾市一中十年来的实践探索,该校以文化经营为策略,使学校基本形成了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团结和谐的精神风貌,井然有序的行为常规,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浓郁书香的人文氛围,凸显出时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学校曾多次被延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佳评差”先进单位,高考二本上线率均保持在50%以上,连续荣获延安市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先后获得延安市“绿色学校”、“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陕西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级文明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和“延安市先进集体”等荣誉,实现了市级文明和省级文明学校的两级跳,2010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高中的初验。A⑧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新兴城镇变农民为“市民”统筹城乡重点要做好群众观念转变、农民转移、产业转型、土地流转“四转”工作,正在检查移民搬迁工作的永宁镇长杨成贵告诉笔者。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该镇坚持突...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