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内涵发展—延安市第一中学建校十年系列报道之三
—延安市第一中学建校十年系列报道之三
刘龙任晓平记者刘西英
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而课堂又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近年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按照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延安市第一中学从教改发展的实际和本校实际及学生实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全力推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体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理念超前模式独特
“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是延安市第一中学实施新课改中提出的目标愿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中的教育者对课改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他们认为,“课堂”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答疑解惑的地方,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人的内在潜质开发、启蒙出来的场所。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求知习惯。为此,作为教育者就必须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生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耳听、动眼看、动口说、动情读、动笔写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不仅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还建立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学会合作、取长补短、解决问题、发现新知。
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04年暑期开始,学校就专门邀请教育专家、陕师大教授“诱思探究教学论”的始创人张熊飞到学校进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专题讲座,并成立了延安市第一中学“诱思探究教学研究会”。把学校作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研究基地,在全校推行“诱思探究教学”,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2007年,陕西省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后,学校在吸收“诱思探究教学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全面推行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改革,并把“学案导学”的基本形式引入教学中,确立了“诱思探究——学案导学”的合作教学新模式。
学校确立和推行的这个教学改革模式,可以概括表述为“1234”:即一个导学案设计(每课时),两类团队建设(教师教学团队和学生学习团队;教学团队又分为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教学团队和以备课组长为首的学科教学团队;学习团队以班为单位,又分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和研究学习小组),三种评价办法(过程评价、终结评价、发展评价),四步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流程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
展示——小结测评”;教师教学流程为:“导学——巡视——点拨——提升”)。
途径新颖 推进有力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提出了“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立足点,以备课组活动为切入点,以《导学案》的编写使用为突破点,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的教学工作要求,要求全体科任教师,认真落实学校新课程改革意见,严格按照学校确立的“诱思探究——学案导学”的合作教学新模式和学校提出的“1525”课堂教学时间模式及“四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课改的实施上学校坚持全力以赴、全员参与、全面铺开的原则不断创新,全方位推进课堂改革。
确立了基本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提出了“勤在课前,懒在课中,思在课后”的工作要求,并要求教师必须编写和使用课时《导学案》,严格按照“导学——巡视——点拨——提升”四步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立足能力培养开展教学工作,并用“三没三不三必须”来规范教学行为:即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思考,不交流;没有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讲解;课前必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师生的思维碰撞;课中必须有针对性和拓展性的巩固训练,落实双基节节清;课末必须引导产生新的关注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出课堂。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提出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结测评”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用“三学会三养成”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即学会自学,养成利用课本和资料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预习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会交流与合作,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组建了有效的教学团队。在学生的学习团队组建上,学校以班为单位组建了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和研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小组成员学期相对固定,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学生参与意见进
行分组,小组成员由不同学习能力层次,性别的学生搭配而成,组内结成互帮互学对子,形成合作学习的互补性,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设管理组长1名,由班主任或学生推选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和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设学科组长若干名,由小组成员推荐该学科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每个小组有各具特色的组名、宣言,班级内部有小组学习评比栏。研究学习小组,每班每科目组建1个,由班级该科目学习优秀者组成,其人数与合作学习小组数目相等,每科目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均衡地分布在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搭建课后师生互动的桥梁,主要解决该科目学习中的难点或易混淆的内容,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小组和研究学习小组的组建,使班级内实现了学生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师教学团队组建上,学校为了培养教师间的协作意识,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防止教学中出现“一枝独秀”和“单打单”现象,专门组建了班级教学团队和学科教学团队,并对作为团队负责人的班主任和备课组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他们打“团体仗”,在教学中注意引导班级内不同学科和班级间同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以防止学生出现偏科现象和班级教学不均衡现象。
——出台了科学的评价办法。为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并富有成效,学校在科学合理设置同年级平行班和年级同学科“分差”区间的基础上,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平时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一懂三会”的标准作为底线来进行评价,即要读懂教材的基本内容,要会做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会交流学习问题,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将评价结果如实纳入平时考核记载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由年级和教务处依据平时“日查、周清、月结”的结果,按照《延安市第一中学教师教学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评价。二是注重终结评价。学校每学期坚持以备课组和班级为单位,以班级教学综合成绩的年级排名序列和不同学科教学成绩平均分的合理分值评比表彰优秀班级教学团队和优秀学科教学团队。以班为单位,以学月为时间尺度,以平时考核和考试成绩为内容,评比表彰优秀
合作学习小组和研究学习小组以及优秀学习个人。三是注重发展评价。在教师教学评价上,学校研究出台了延安市第一中学“教学新秀”、“课改能手”、“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优秀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每年评选1次,为教师的成长发展创设了平台。在学生学习评价上,以班级为单位,以高中三年为时间尺度,由班主任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进校到毕业全程进行纵向分析,观察其在班级和年级的变化,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了教师的角色转换。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讲师”,但教师一定是“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的人,是为学习的发生构建环境、提供条件、触发动机、创造可能的人。教师应充当“导演”、“向导”和“导师”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角色能否转变到位,素质能否适应课改的要求,是决定课堂能否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
近年来,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高效课堂改革的需要,学校坚持教师素质优先发展的观点,努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科学引领作用,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四个必须”的课堂教学要求。即课前必须编写“导学案”和“课时训练方案”,课前课中必须深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全员参与,重在组织、引领;探究学习必须做好点拨、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二是立足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学校成立了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的学术研究委员会和以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主的青年教师研究院,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召开学术研究会、座谈会,专题讲座以及组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一课两上三评”、“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新课改教学大赛”、“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使教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共同成长。三是坚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观念,开阔视野。从2005年开始,无锡市教育局坚持每年向我校派6—8名优秀教师来校支教,截止2012年,先后有七批42名教师在市一中任教,他们拥有东部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精湛的教学业务能力和高超的教学艺
术,在一年的支教过程,无锡支教老师确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学校还先后派出二十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课改培训,四十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所有教师全部参加了市、校级培训,并通过组织各学科教师到人大附中、江苏泗阳中学、宁夏一中、无锡一中、无锡三中、西工大附中、西安中学、渭南中学等省内外名校交流学习,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素质。
特色突出 成效显著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需求。市一中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实现了让传统课堂从厌学走向乐学,从低效走向高效,有效解决了课堂“效益”问题,解放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使课堂教学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精彩”的局面,彰显了新课堂独特的“魅力”。使课堂教学呈现了以下四个特色:
一是自主的课堂。以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开放的心理、学习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二是合作的课堂。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实施课堂互动,畅通教学渠道的重要组织形式,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力争让每个同学得到全面发展,组内成员相互合作,互相监督,小组之间既合作又竞争,这无疑提升了课堂组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培养了团队精神。
三是探究的课堂。新的教学模式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教师不仅尊重学生的选择、体验、发现和创造,还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的探究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独创精神。
四是创新的课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会提问”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多样化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创造过程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之火熊熊燃烧,有效地促使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近年来,由于学校坚持聚焦课堂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不仅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较大转变,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二本升学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三本升学率达到90%以上。学校高考连续5年获延安市教学质量一等奖,并被市教育局评为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被陕西省教科所确定为以校为本教研基地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目前,学校呈现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坚信,在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间,延安市第一中学将一如既往,坚持课堂改革理念不动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停息,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C⑧
聚焦课堂改革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新兴城镇变农民为“市民”统筹城乡重点要做好群众观念转变、农民转移、产业转型、土地流转“四转”工作,正在检查移民搬迁工作的永宁镇长杨成贵告诉笔者。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该镇坚持突...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