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文化收藏中沉醉 本报记者 杜方远 通讯员 姚树林
侯富荣收藏的每一个酒瓶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送他好酒瓶定为座上客
拐进县城一个僻静、窄小的小巷,迈进一个不大的小院,几孔旧窑洞出现在眼前。没见主人出来,只听窑洞前一道横着的铁绳一阵剧烈摇晃,伴随着“哗啦啦”的铁丝绳响,扑出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黑狗。主人听闻,拄着根棍子出来招呼来客。原来,他的一条腿好几年前骨折,打上的钢钉至今还在,行动多有不便。
对一个喜爱收藏的人而言,只要送给他喜欢的藏品,就等于送上了巨大的快乐和幸福。我们拿给他一个江南某地生产的陶瓷小酒瓶,他看了看说:“这个品种,我还真没有。那种玻璃瓶子,没特色的,是不要的。”侯富荣兴奋地说。
他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他与酒瓶收藏的不解之缘。
“说到搞收藏,这与美术创作有关联。”侯富荣说。他自幼爱好美术和工艺品,1982年退休前在交里中学代语文课和美术课,是远近闻名的“画家”,了解他的人都把他视为一个“艺术家”。
他擅长水粉画,墙上挂着一幅仕女图,画面暗淡的底色说明了创作时间的久远。“这幅画,好多人要,没舍得。它是当年我跑了几十里路赶回县文化馆,在县书画展的现场抢救回来的。”他一生中创作的画至少有800多幅,多次参加县上书画展,受到好评。参展结束,都叫人拿去收藏了。那会儿,人也没个收藏意识,光得意于群众的好评和喜爱,大多作品都流失了。对此,侯富荣显得颇为后悔。“你看这幅,都是一笔而成,粗处可见人物神采飞扬,细处发丝可见。虽然不是创作,是临摹。但我认为这算是一幅叫我满意的作
品,还是当年我亲自裱糊的。”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美术创作,完全是自学。也有一次深造的机会,那是1960年的事了,被保送到西安美术学深造,可体检时说我是色盲,没能学成,被退了回来。”侯富荣一度想放弃当一个画家的梦想。有一天,遇上了当时县影剧院经理高杰,他鼓励说:“要真是色盲的话,就根本画不了画。”这促使他重新拾起画笔,走上了艰难的自学之路。
他不能忘怀1982年被叫去画飞天的盛况。“寒冬腊月天,风刮得像天上下刀子,手都冻得握不住笔,颜料结冰化不开。高空作业啊,要给牛家佃群众剧场舞台上画飞天。”作品完成了,群众好评如潮,这让他得意了好一阵子。那会,该镇子初二、初七逢集,每当人们经过舞台,都会驻足片刻。一个舞台,一幅飞天图,把这个乡村集市装点得生动起来,它像一个文化的细胞让乡村文化生活变得亲切起来,触手可及。
“这件事,让我对文化及其艺术的传播价值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艺术事业的追求上,有了新的思考和想法。”老侯总结道。
酒瓶方寸小文化意蕴深
“不是一开始就明白要搞酒瓶收藏
文物、古董、钱币、邮票……收藏什么东西不好,偏偏要去收藏酒瓶?在通常人看来,这事简直太不“靠谱”了。今年76岁的宜川县退休教师侯富荣,就是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人,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酒瓶老汉”。
在他诸多收藏主题中,酒瓶一项显得格外鲜明和突出。30年来,他收藏的各类酒瓶近三千种,个个造型奇特,工艺精美,酒文化内涵丰富。“在酒瓶收藏上,目标就是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为了这个梦想,他是那么地执着而坚定,宁愿在酒文化收藏、弘扬和传承的情结中,沉醉不醒,一醉方休。
的,恰恰是由收藏国画作品延伸的结果。由于是自学画画,平时就留心收藏自己喜爱的美术精品,包括年画、木刻、水粉画。光收藏的国画就有几千幅,无意间发现在小小的酒瓶上居然能够创作出如此精美的画作,有的工艺甚至还非常精致。年轻时也爱喝酒,由于有美术创作的经历,欣赏的角度跟别人不太一样。但没想过要收藏它们,鉴赏完也就一扔了之。随着国画收藏越来越多,突然发现好多美术创作不多见的题材或少有的表现形式在酒瓶上找到了。酒瓶又不值钱,收藏成本要比画小得多。就开始了收集,谁知一发不可收拾。”酒瓶收藏就是这样闯进了侯富荣的视野。
进入他的酒瓶展室,如同走进了酒瓶工艺美术的海洋。两孔窑洞的两面墙,配置了阁架,阁架上的酒瓶,形态各异,绝不重复。每个酒瓶一尘不染,或憨态可掬,或调皮可爱,或飞龙缠腰,或粗拙讨巧,令人大开眼界。它们静静地呆在阁架上,像“开会”一样,默默地述说着各自的前世今生。每一个酒瓶身上都流淌着古老的酒文化,浓烈得像一团团火焰,炽热而雅致。
“你看这个,整个一幅武松打虎故事;再看这个,讲了一首唐诗的意境图;还有这个,孟母三迁图……看这些酒瓶的造型,构图手法,包含了多少艺术创作
的灵感,难道你仅仅认为它只是个酒瓶那么简单么?中国几千年文明传承,在酒瓶上得到展示,随着饮酒文化传统的渗透,使得传统文化在生活中传播开来,让每个人从中找到自己文化的根源。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更别说酒瓶自身包含的陶瓷工艺、传统手工工艺,哪一点不是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性?”侯富荣滔滔不绝地讲起酒瓶收藏与文化承传的关系,让初涉这一领域的外行们感到震惊和新鲜。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追求,侯富荣经常会为了一个他中意的酒瓶而寝食难安。2006年,老邻居刘长玲传话来,说有一个酒瓶及一套酒具,看他要不要。他一听非常高兴,跑了三次也没见着人。最后得知人家嫌放在家中占地方,扔进了垃圾堆坑。这可急坏了老侯,他当即问:“垃圾在哪儿,深不深,能下去人不?”他用铁掀清理垃圾,整整找了两三个小时,终于找到了那个龙头酒瓶。清洗干净后,一看是隋唐酒系列的酒瓶,非常漂亮,黑龙腾飞,龙头为嘴。“还有几个酒杯,要不要?”邻居又传来话,他当即拿了回来,一看整个一套酒具。没有瓶盖,他想尽办法给配上。许多酒瓶是没盖的,他都设法找到匹配的盖子,有残缺的都经过他的精心修补,使藏品更加完美。
收藏酒瓶的名气大了,有人亲自送来,见有了好东西他过意不去,就送人家几包烟作为回报。他跟好多酒店老板的关系也很密切,有好的,他们也会给他送来。实在有人不愿意送的,他就出钱买。“不过,最高收购价只出过15元。毕竟他们不是真心爱好酒瓶,也不会指望靠这去发财。”说起收藏,他有讲不完的故事。同时,他还跟邻县、外省的同行关系密切,互通有无,乐在其中。
小酒瓶里装着大梦想
在收藏上,尽管人们称老侯为“酒瓶老汉”,其实他是个收藏的杂家,收藏邮票、纪念币、古钱、毛泽东像章、美术作品、工艺品、瓷器、陶品等等,凡他认为有文化价值的都在收藏之中。一时间,影响到了大儿子侯海燕也转变了观念,不仅开始支持父亲的收藏事业,甚至自己也搞起了纪念币收藏。
大儿子在县医院工作,一开始不理解,看不惯,认为是劳民伤财的事。“搞这些东西,全是垃圾!”他每见父亲在垃圾中找回酒瓶,一幅如获至宝的兴奋样,都要挖苦和规劝一番,他想给父亲“洗洗脑”,让他放弃这个爱好。每当这个时候,老侯就会难过半天,灰塌塌的脸上了无生气。其实,儿子更气的是成天在垃圾堆里找东西,叫人误解为拾破烂的、要饭的,这太伤儿孙们的脸面。“明明不愁吃穿,一月还有三千多退休金。背上这赖名,图啥?‘酒瓶老汉\’,这是啥好名?想起来,都叫人窝火。”儿子这样抱怨。
但他看到父亲的老“毛病”不改,却一天天充实和快乐起来,病也少了,人也精神了,越活越年轻。他改变了看法:“我只是想,只要老人快乐,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有一个新的生活目标,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倒也不算坏事。由他去吧,反正收藏的经费不用我们管。”
“如今,他也收藏起了纪念币。还给我找来了一个台湾的高粱酒瓶,这瓶子是装2斤的大家伙。好像是白瓷的,图案也很美,我非常喜爱。”老侯被儿子的变化感动着,慈爱的眼神中夹杂着复杂的神情。他关切地打问起儿子的收藏情况,让人意外的是,儿子像个小学生一样胆怯起来,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收藏,不停地说:“不行,不行,才刚刚起步。”
“最近衡水老白干出了个新瓶子,我正在跟朋友联系,想办法尽快给你弄到手。”儿子说。想到酒瓶大家庭中又将增添新成员,老侯乐得像个孩子。
有了儿子的支持,实现他心目中的那个梦想——在酒瓶收藏上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应当不会太遥远了吧?
新闻推荐
寒冬的清晨,在西安成品油末站,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这一幕便是输油五处开展青年职工爱国主义教育,提高联合单位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举行的升旗仪式。为了加强标准化场站管理,输油五处以...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