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舞动延安”实景演出圆满成功政企协同,共创文化旅游精品

延安日报 2011-07-06 23:16 大字

7月2日,延安安塞腰鼓山礼花绽放鼓乐齐鸣,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历时三天的大型实景演出《舞动延安》在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谢幕。本次演出是陕文投集团第一次独立策划和实施的延安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项目。

演出当日,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西安市副市长、陕文投集团董事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陕文投集团总经理王勇;延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蔡钊利;陕文投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湘云;陕文投集团副总经理、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冰;陕文投集团董事、陕西演艺集团董事长、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兵;陕文投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李振林;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青山;安塞县委书记、县长程引弟以及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总经理贾涛;华侨城集团副总裁董亚军;陕煤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黄陵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宋老虎等领导冒雨观看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陕文投董事长段先念告诉笔者,陕文投将继续把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形成板块联动,努力实现快速发展,在未来的红色旅游发展进程中陕文投将通过市场手段激发延安“一红三黄”文化潜能,使延安成为中国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标识性符号,并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陕西省支柱产业做出积极贡献。

《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是一场以安塞腰鼓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沿山体建造的五层窑洞为幕布、安塞县腰鼓山景区窑洞为天然舞台背景、以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为表现内容、结合现代声光电高科技技术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以“亚运班底、场面宏大、实景演出、民俗荟萃、光影科技、创新服装”等六大亮点全景式展现陕北民俗风情。观众们如

身临其境,被舞台上表现的延安精神深深感染。演出三天场场爆满,许多观众是站着看完了整场演出。

《舞动延安》从策划开始,就得到了省上领导的关注与支持。5月31日,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舞动延安》因其独特的陕北民俗风情展示得到了全国媒体的大量报道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50多家媒体刊发消息,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中国广播网等27家网络媒体的点击量超过500万次。新闻发布会次日,北京公交车载移动媒体全天滚动播出新闻视频,受众超过700万人次。

三大突破,带领民俗精粹走向市场

《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次演出的成功,而是民俗文化舞台化尝试的成功。随着旅游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消费者审美需求、消费理念的提高,文化旅游消费群体对民俗文化消费的要求和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因此陕北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地方语言、表演形式、表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针对现代文化旅游消费的聚集。而《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的成功正是基于现代文化旅游产品需要尝试的成功,整场演出实现了陕北民间艺术表演的三大突破。

首先是表演形式的突破。安塞腰鼓、陕北民歌、洛川蹩鼓等陕北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一直是各为主体,自行表演,而这次在一个舞台这些陕北表演艺术一次性的全面展示,气势更加恢宏,视觉冲击力更强,表演

节奏更加明显。

其次是舞台效果的突破。本次表演采用的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舞台效果,升降舞台、喷水舞台、维亚钢丝,灯光秀、焰火秀、激光秀等现代舞台表现形式也第一次和陕北民间艺术相结合,特别是演出用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LED背景墙作为演出舞台背景,在背景墙上生动呈现每一个表演背景,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是演出道具的突破。本次参演演员服装、道具、化妆均在保留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在展示陕北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延展,使得整个舞台表演效果、视觉效果更加适应现代文化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的三大突破将陕北民间艺术的精粹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包装,使这些民间文化瑰宝、民间艺术精品更加适应现代文化旅游市场的需要。将陕北的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民间艺术资源通过整合形成了具有现代文化旅游市场吸引力的产品,为延安的红色旅游再添新的亮点,进一步提升了延安文化旅游的市场价值和吸

引力。

“延安是不灭的精神,延安是无尽的情怀,延安是永远的眷恋”,这是大型实景演出《舞动延安》开篇的话。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与眷恋,去年4月初,陕文投总经理王勇在安塞县调研时,向安塞县领导提出依托腰鼓山打造大型实景演出《舞动延安》的构想,得到了延安市和安塞县有关领导的积极响应。延安市、安塞县的领导层认为延安的文化旅游发展需要更多的亮点,而陕北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需要更大的市场和更具吸引力的表现形式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延安需要更多的文化旅游吸引点来提升延安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基于这种考虑和需求,一个政企协同、做大延安文化旅游产业的格局也因此初步形成。

随后陕文投经过多方比较后确定由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仪式的演艺运营和广州亚运会的开闭幕仪式的执行运营的北京北奥艺通公司进行《舞动延

安》大型实景演出的策划、运营、执行。

随后延安市、安塞县、陕文投经过详细的调研认为,只有演出而没有针对演出的相关配套设施,实景演出的市场生命力会被大大的限制,因此又提出了“黄土风情文化园区”的开发思路,以园区配套演出,以演出带动园区的发展思路初步在政企相关领导的脑海中形成。到此,一个以黄土文化为核心,陕北民间艺术为辅助,彰显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提升延安文化旅游内涵,增强延安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宏伟蓝图在延安市、安塞县的各级领导心目中已经形成。一次增强延安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宏伟构想也由此拉开。

延安市政府明确表示要联合陕文投进一步“做大做强陕北红色旅游”,增强延安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共同促进延安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

启动园区,创新旅游开发新格局

据报道,近六年来,我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3亿人次,年均增长18%,综合收入接近4000

亿元,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伴随着沿岸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条件改善、红色旅游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但延安的红色旅游文化还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品牌,在借鉴了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之后,延安在全市旅游总规划中提出,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努力把延安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基地。

而陕文投适时而积极地主动介入延安红色旅游的做法,得到了省上和延安市的认可与支持,今年5月,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在安塞调研期间对陕文投投资建设的“黄土风情文化园区”做了重要指示,去年11月,副省长郑小明在陕文投与延安市红色文化产业对接会上指出,支持延安文化产业是陕西省的责任和义务,陕文投提出的五大文化项目符合延安实际,对于推动延安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突破,要努力将这些文化项目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评判的精品工程。今年4月中旬,延安市市长梁宏贤到陕文投考察时指出,延安在积极寻求

“依托大企业,实现大发展”,陕文投与延安在今后的合作中应以红色旅游为起点,开展更加广阔更加深入的全面合作。

《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作为“黄土风情文化园区”的启动仪式,在建党90周年推出,既是向党的生日献礼,也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诏示延安文化旅游事业将开始一个新的篇章。

演出之后作为解决民俗文化品牌向旅游品牌转变、民俗文化产品向文化产业转变、民俗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的推进平台“黄土风情文化园区”也将进入正式的推进阶段。“黄土风情文化园区”定位于打造“中华第一鼓城”、“包茂经济带上的文化明珠”“黄土风情文化集中展示区”和“陕北人文风貌原真体验区”。为此,该园区将依托延安的旅游目的地价值和安塞国际化的民间艺术品牌,充分发掘高速公路交通大动脉的经济价值,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文化、展演于一体的高速公路休憩港和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开发一个安塞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平台。

园区建成后,安塞县的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将与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旅游形成真正的“两黄两圣”的旅游开发格局,也将成为陕西省文化旅游的一张重大王牌。

板块联动,开启文化保护新模式

据陕文投总经理王勇介绍,陕文投在全面贯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过程中,不断探索文化体制改革新模式,以品牌建设带动集群崛起。近年来,曲江新区也探索出了多元投资合作、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一体多制”“跨地域联合体”等产业运作方式,为全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因此,为使享誉国际的安塞民俗文化走的更远,“黄土风情文化园区”将力争打造成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展开面向国际的鼓文化艺术、民间绘画艺术、民间歌曲艺术的各种交流活动。通过这种引进来、走出去的联动方式,以更加国际化的姿态将安塞民间文化进行全方位塑造。未来,项目将通过国际性文化交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继而提升安塞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推动延安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安塞的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和完善,形成安塞的文化产业优势竞争力。

陕文投总经理王勇明确表示:在发展现有知名文化品牌的同时,“黄土风情文化园区”还肩负着保护安塞民间文化遗产的重任。园区建成后会将把目前安塞县、延安市乃至陕北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引进此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手段让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发展、传承。让陕北的民间艺术瑰宝不仅能在这里繁衍生息,更能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本次大型实景演出《舞动延安》的成功,为安塞当地民俗文化的展现形式注入了新的元素,也为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作为黄土风情园区的启动盛典,《舞动延安》在弘扬延安精神的同时,也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必将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黄土风情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将之建设成为延安最具特色的文化聚集平台、发展平台、驱动平台,使之成为还原陕北独特风貌、人文、生活场景的文化旅游精品园区,成为“包茂经济带上的明珠”。 B⑧

新闻推荐

被病魔即将吞噬的年轻生命还能苦撑多久? 点看二第

点看二第●本报记者肖金雄点看二第2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而记者面前的刘金宝却骨瘦如柴,面容枯槁,佝偻的身子蜷合成弓形,走起路来如艰难地匍匐前进。这是一个被病魔折磨的奄奄一息的生命,疼痛与煎熬...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