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书写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精彩答卷

延安日报 2011-04-23 21:30 大字

(上接第一版)为了寻求延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按照工业经济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延长县全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速度。通过前期的积极努力和规划,2009年延长县工业园区被陕西省中小企业局确定为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3100亩,工业园区分为“一园两区”,即西部杨家湾的“油气化工区”、东部白家川的“农副产品加工区”。目前,在“油气化工区”的100万吨天然气液化项目(LNG)已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8月底投产;依托煤气盐等丰富资源和天然气液化项目,延长县积极谋划投资百亿元以上的“盐煤气电”综合化工项目,把它作为延长未来经济发展和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2010年6月份该项目产业规划通过省发改委专家组评审,8月份得到市发改委批发文件。目前正在积极和延长石油集团接洽、协商此项目的运作。该化工项目一旦落户园区,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3亿元。仅此一项,预计“十二五”期间,县财政收入每年可增加11亿元。“农副产品加工区”围绕全县果业、棚栽业、养殖业三大项目,重点培育扶持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主导产业开发上台阶。截止2010年底,圣通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公司已经进驻了“农副产品加工区”。根据规划,预计2020年,这里入驻企业将达到20——30家,年产值可达10亿元。“工业园区”必将成为延长“工业强县”战略的强大引擎,强力助推延长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的飞跃。

“十一五”短短五年时间,延长县的工业经济已经由单一的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集油气、煤炭、农副产品加工、储藏、营销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工业经济格局,延长县的工业经济正阔步迈向了“百花齐放”的春天。

产业富民结硕果

“十一五”期间,延长县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目标,用工业化理念指导现代农业生产,全力推进“产业富民”战略。

延长县地处渭北高原,是苹果、梨果的最佳优生区,该县依托这一地理优势,把做大做强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主攻方向,确立了“塬区苹果业、川道棚栽业、全县养畜业”的发展思路和建设国家优质苹果基地县的总目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梨果、棚栽和养畜三大产业,闯出了一条富民兴县的特色之路。

为了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余元用于苹果产业开发,每年全县新增财力的5%用于支持苹果产业建设。这些措施有力推进了苹果规模的迅猛扩张,截止2009年,连续4年每年新增苹果面积4万亩,梨果面积一举实现30万亩目标,人均达到2.5亩。

在迅速完成了梨果面积扩张后,延长县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三个体系建设,全面普及“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着力建好果品“生产示范、加工、销售市场”三大基地,目前全县共建成1万亩有机苹果园、7家梨果贮藏营企业。同时,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延长有机苹果宣传推

荐力度,2009年在上海、杭州成功举办延长有机苹果推介会,2010年又在北京、广州举办延长苹果展销会,进一步拓展延长苹果市场。目前,梨果业已经成了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12年,苹果产量将达到25万吨,产值6亿元,人均果品收入6000元。到2015年延长县30万亩的梨果将全部挂果,苹果总产量将达到50万吨,产值15亿元。届时,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0000元。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占领高端消费市场,延长苹果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

棚栽产业是延长县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成功打造的又一项富民产业。近年来,延长县坚持按照“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提质增效”的思路在交通便捷、水源充足的川道地区和公路沿线发展棚栽业,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发展大棚6511座,并成功打出了“延长西瓜”这一特色知名品牌,现在,延长的大棚西瓜远销榆林、西安、宁夏、山西等省市及周边县区,水果有番茄、小香瓜、油桃、葡萄等特色瓜果也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延长县的大棚分布在5镇2乡68个自然村,建成了两个“千棚镇”、22个百棚示范村,“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为了有效解决以苹果为主绿色产业有机肥问题,全面实施标准化、有机化生产,延长县制定了“以畜养沼、以沼促果、以果带畜”的产业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果——草——畜——沼”和“棚——菜——畜——沼”四位一体循环农业生产。截止2010年底,全县累计发展建沼养畜8530户,生猪存栏5.3万头,建成46处后续服务站、联户供气站6处,全县95%以上的挂果园和90%的大棚实现了标准化、有机化生产。

塬区苹果、川道棚栽、全县养畜,延长县的农业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连年大幅递增,由2005年的1666元增加到2010年的4561元。

城市面貌换新颜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入“十一五”后,延长县坚持“城镇带动”战略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工作大局,又审时度势提出了“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的总体思路,采取“市场运作、企业主导、政府扶持”的办法,用经营城市、盘活土地的理念推动城市建设,激活城市经济,打造精品城市。

西河子沟原来是一条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的臭水沟,2006年延长县对沟道进行了水泥浇筑覆盖,既拓宽了西桥的路面,又建成了拥有现代化气息的专业农贸市场和商住小区,不仅为农副产品的交流搭建了平台,而且缓解了城市住房困难整个市场与县城浑然一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2007年延长县成功实施了商业步行街建设

工程,把一个脏乱拥挤、效能低下的小型集贸市场,变成了一条集商住、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既能拉动消费,又能方便群众,既能完善服务功能,又能提升城市品位,不仅使延长县的城市面貌大大改观,更促进了延长县多元化经济的大发展,为延长县“城镇带动”战略、科学经营城市提供了一个最成功、最典型的实例;2009年张家园子文体小区建设工程全面建成,又一座集居住、办公、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小区展现在延河岸边。2010年延长县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启动了槐里坪新区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目前已获得省市发改委的复批,现在正在进行土地征用,预计2011年可完成“三通一平”基础工程。此外朱家湾、农机厂、白道木沟廉租房和翠屏大厦、印刷厂小区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小南窑沟农贸市场工程完成井桩浇筑,体育综合健身馆全面建成,市民健身长廊、县标准化体育场投用。

“十一五”期间,延长县在城市建设中加大了县城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2008年实施了压缩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现在3000余户居民用上了安全方便的天然气;安沟水库破土动工,该水库建成后可解决县城中长期生活工业用水;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正在紧张建设中。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也大为完善,2007年该县对环城路、城区中心街主干道和沿街的6条支干道进行了改造,新建了张家园子大桥,完成小豆沟、寺家河口等居民区的道路改造,规划单行道线路,贯通丁字路和断头路,初步形成网状道路系统,使城市道路畅通无阻。

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续,延长县坚持“建管并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于2008年开展了创建“市级文明卫生县城”活动,顺利通过市上的验收。2009年他们又启动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经过历时两年多的“双创”,延长县城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县城,宽敞的街道、格调高雅的建筑使延长县城更加适宜人居;漫步街头,阳光、绿树、碧草、花丛相互映衬,洋溢着一派生机盎然的生活气息。

短短五年时间,延长县旧貌换新颜,一座框架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管理逐步规范、面貌焕然一新的山区新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黄土高原的大山腹地。

保障民生促和谐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民生,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延长县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一五”以来,延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救助民困,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推进医疗、养老、救助、教育、公路等一系列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促进了延长的和谐发展。

交通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更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十一五”期间,延长县从统筹

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把发展道路交通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付诸实施。2007年,延长县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打开了延长的东大门;2008年,南北走向的渭清路(201省道)建成通车;2010年8月,姚白路(205省道)全面建成。同时,为了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延长县从2006年开始每年新修通村油路150公里,几年来累计新修通村柏油路790公里,全县85%的行政村贯通了柏油路或水泥水路。据统计,近年来延长县累计用于公路建设资金达9亿多元元,全县境内道路黑色化从2000年的34公里达到目前的102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765公里。目前,全县道路交通已经形成了以东西走向的延马路、姚白路与南北走向的渭清线为“大十字”主骨架、通乡油路为次骨架、通村油路向周边辐射内通外联的交通格局,现实了与国道、省道接轨并网的蓝图。?道路通达百业兴,对于延长来说,尤为如此。交通巨变给延长人民带来了经济上的腾飞,这个以梨果、棚栽、草畜为主的农业大县,通过遍布全县的交通网络,正源源不断地将梨果、礼品西瓜等农副产品运出去,给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延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成功实施了“双高普九工程”,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中小学数量从过去的273所下降到39所,农村孩子全部进入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所有学校实现了集中供暖,中小学校舍全部实现了楼房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建成了教育信息平台和城区五所学校校园网,城区学校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基层中小学实现了教育网校校通,中小学实现了信息网络全覆盖。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县财政为统筹城乡教育共投入资金达2亿多元。通过资金的投入和对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延长县校点散、数量多、规模小的畸形发展态势得到根本扭转,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办学的路子。

与此同时,该县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统筹起来兼顾发展。新建了城区的县幼儿园和王家川幼儿园,2009年在12个乡镇新建了幼儿园,在全市率先普及了学前教育,目前,全县学前幼儿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2008年,县高级中学晋升为市级重点高中,翌年又通过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验收专家组评估验收,成功地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职业教育发展迅猛,2007年新建了职教中心,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广大青年学子,从这里学到了一技之长,走上了工作岗位。

“十一五”以来,延长县密织社会保险这张“安全保障网”,使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如果说2002年启动实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程,让城乡干部职工第一次享受到了刷卡买药、住院报销的好政策,那么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则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到了广大农民身

上,截至目前,全县有98871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为94%。2008年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0年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让千百年来“养儿防老”的广大农民享受到公共财政带来的实惠。

在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落实的同时,延长县还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2001年落实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2771户7056人享受城镇低保;2006年把年纯收入不足725元的农村家庭人口全部纳入了农村低保范畴,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县7269户12826人长期身处贫困的农村弱势群体享受到了公共财政阳光带来的温暖;健全了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的济困助学体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全县中小学生实现了免费上学;积极争取社会公益性助学项目和个人捐资,大力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县上还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为重点,采取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组织劳务输出、开展职业培训、实施就业援助、鼓励自主创业等举措,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及城镇待业青年、返乡农民工在政府的帮助下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从无到有,从启动到深入,从零碎到整体,初步形成了一系列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到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所带来的成果,为广大群众织就了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和谐社会民生安全大网。

为了彻底破解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延长县坚持把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列入每年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近年来,延长县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对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及12所乡卫生院进行了新建、全面维修,使各级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观,面貌焕然一新;投资1000多万元为各级医疗单位配备了现代化医疗设备。同时还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民生改善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投入形式、统一配送药品、统一考核验收的原则,投资200余万元全力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改造、新建村级卫生室125个,农村卫生室装备标准达到了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水平。为遏制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延长县把建立“新农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来抓,2008年以来,延长县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只交很少的钱“参合”,看病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报销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正逐步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5547万农民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三年来,该县共支付新农合补偿金2111.67万元,对5万多人实施了医疗救助,使农民群众实实在在从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实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翻看延长县“十一五”的精彩答卷,每一页都记录着全县干部群众昂首奋进的坚实脚印。站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新的历史起点上,延长县干部群众将会以更加豪迈的激情在广袤的大地上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A⑧

新闻推荐

走进世园盛会感受绿色生活 延安市污水处理厂工会组织全体职工看世园

本报讯(刘艳)延安市污水处理厂工会主动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于5月中旬带领全厂干部职工利用双休日,走进世园会。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切身体会召开世园会的重大意义,充分了解“天人长安·创意...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