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沙帽沟村有了电商服务站

西安晚报 2017-05-23 04:51 大字

蓝田县电子商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导唐成浩为商品拍照记者 杨力 摄

每逢农历三、六、九,便是葛牌街道赶集的日子。家住附近沙帽沟、葛牌沟、东沟、西沟、瓦屋庄等村的人们,都会到葛牌街赶集。过去赶集是有卖有买,而如今村民日常购物已很方便,到这里赶集的人主要是在集上向来葛牌的游客售卖山里的土特产。

5月18日是葛牌街道的集日,往日总爱在集日里售卖在山上收集的各式形状奇特、造型各异的天然枯木根艺的沙帽沟村四组村民唐成浩,却没有去赶集。他说要在家里等贵客上门。经详细一问,才知唐成浩说的贵客,原来是县经贸局派出的蓝田县电子商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要来给唐成浩等村民教授如何在网上操作销售自家的土特产。

唐成浩在沙帽沟村可是一个传奇和能行的人物。说其传奇,那是因为在最近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唐家便由昔日的生活困难、房屋危漏的贫困户,迅速脱了贫,而且盖起了漂亮的两层楼房;说唐成浩是个能行人物,那是因为唐成浩不仅依靠种植珍稀树种红豆杉致了富,而且他把山里的枯树烂枝经过一番简单的加工处理,就能价格不菲地卖给来葛牌旅游的游客。

早些年,唐成浩也曾在城里打过工,但由于缺技术、少文化,在外挣的钱并不多,房屋成了危房也无力修缮或新盖。2011年,在珍稀树种红豆杉热销的背景下,唐成浩毅然回到了作为秦岭深山红豆杉适生地的老家沙帽沟村,迈出了回乡创业的步伐。不懂技术,他便到县、镇举办的免费培训班学习,到杨凌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并结合山区气候、温度、土壤等情况认真摸索,终于在自家的山坡地里种成了五六千株红豆杉,且成为周边一带小有名气的土专家。随着红豆杉苗木的成长和热销,在短短几年间唐家来了个经济大翻身,老房拆了,盖了新房,而且家里还拥有价值数十万元的红豆杉苗木,日子过得很是红火。同时,在唐成浩的示范带动下,种植珍稀树种红豆杉,已经成为沙帽沟村村民的又一个致富门路。在种植红豆杉的同时,唐成浩还化腐朽为神奇,捡来山上的枯树朽木根,经过简单加工,做成工艺品,每到葛牌逢集日,便拿到集上向游客销售,也挣了些钱。

尽管这里的土特产不少,但村民们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赶集或游客上门购买,销售量不大、销售价格也上不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沙帽沟村村民的增收。

为服务该村的精准脱贫攻坚,促进该村的土蜂蜜、土鸡蛋、野山菌、红豆杉、天然枯木根雕等土特产的销售,前几天,县商贸局帮助该村建起了“沙帽沟村电商服务点”。由于村委会的地方有限,唐成浩便主动腾出了自家的一间空房,免费提供给服务点使用,自己也成了服务点的义务服务员。

当天,县经贸局派出的技术人员来了,唐成浩等村民也认真地学了,而且学会了简单的图文编辑技术。当天,唐成浩就将村上农户家有的野核桃、红豆杉、土蜂蜜、土鸡蛋、中药材、山核桃、野山楂等可出售的山乡土特产信息发到了网上。

下午两三点,早上去赶集销售天然根雕等工艺品的唐成浩的妻子回来了,带到集上销售的枯木根工艺品,有个一二百元的收入。剩下的根雕,唐成浩也都拍了照发到了网上。下午四五点,笔者打电话问唐成浩沙帽沟土特产上网销售情况时,唐成浩说,已经有了不小的点击量了!

听到不用赶集,就能把家里的土特产销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沙帽沟村不少村民都来到唐成浩家里看个究竟。当天晚上笔者再到设在唐成浩家里的沙帽沟村土特产样品展示室看时,大略一数,村民们送来的各式各样的样品,已经有二三十样之多了。村民们都期待着通过电商服务站这个平台,像唐成浩一样实现脱贫增收致富的梦想。 记者 肖持纲

新闻推荐

“幸福产业”开启富民强省新通途

□新华社记者李勇石志勇杨一苗由于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旅游、文化、养老、体育等服务消费产业又被称为“幸福产业”。地处西部的陕西省,近几年着力扶持和培育新兴产业...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