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农村要住上“新村民”

陕西日报 2016-10-26 00:22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杜瑶

在乡村走访期间,记者发现,这里的街道愈加整洁、房屋愈发坚固、交通逐渐便利、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这一切,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新农村的新风刮得嫽咋咧。”而新农村需要怎样的农民,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秦岭脚下是我家,种植葡萄发了家。一亩收入四万八,农民心里乐开花。”与这首打油诗相配的是妙趣横生的农民画,出自户县方家寨村村民王亚娥之手。“我因为喜欢布艺、刺绣和剪纸,所以1998年下岗后就参加了户县农民画创作学习班。而现在‘创作\’将我的工作和业余生活连接起来,多好。”10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户县王亚娥的“鸭鹅民间美术工作室”时,她这样说。

对王亚娥而言,她的生活就是感受纯朴的农村气息,用自己的乡情创作。王亚娥的这种创造性工作在城市里并不鲜见,然而,对城乡发展的差异性对保守的农民而言,其农村特有的生活氛围让他们习惯性忽视自我意愿的表达,只是“乐于”按照祖祖辈辈流传下的模式生活。如王亚娥这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以至于把它当做事业的人,并不多见。

如今,农民在新时代下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更多注重提升自我能力。正如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廉高波所言:“新农民首先要有新的思想观念,比如市场创新的观念、依法行事的观念和诚实守信的观念等。有了这些观念,才可以在大的层面上和当下的经济社会、法治社会、陌生人社会中打交道,而不至于被淘汰和被边缘化。其次新农民应该有具体的一技之长,无论是在农村种地还是在城市打工,都需要一个技术过硬而有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并据此获得一份体面而又尊严的工作。”

另外,据屈志勇团队对关中1334家农户对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情况的调查,其中,农民非常不满意的占到11.9%,不满意的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2%,一般的占到35.7%,满意的仅占到受访者的9.8%。农民普遍反映“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有限。”由此看来,蓝田县辋川镇支家湾村的白皮松种植就是很好的范例。辋川镇镇长王涛谈说:“辋川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文化生活导向,利用农民业余时间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定期组织白皮松培训班以及其他专业技能提升训练,用技术培训和种销对接为农民打开新路子。”

新农村要住新村民,新村民的重要来源不在于现在的五六十岁的父辈一代,而在于受过高中乃至中专以上教育的、有技术会营销懂网络的三四十岁的青年农民。与此同时,在这个不靠单打独斗的社会里,逐渐褪去传统农民身份的新农民更需要审时度势,培养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聚合人力、资金等,用抱团取暖,求共同发展。

新闻推荐

西安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查处3起案件8人受处分

本报讯(记者肖倩)2014年以来,西安市审计局先后对周至县、户县、蓝田县和临潼区2012-2013年度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前不久,该局公布了审计中发现的3起重大违纪违...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