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心中装载着百万西北百姓,呵护健康从未停歇;她,作为西北医疗行业的一面旗帜,集多项荣誉于一身;她,因蕴藏着半个多世纪的文化技术积淀而厚重,在近六十年的春华秋实

陕西日报 2014-12-15 19:18 大字

妇产科开展创新技术“直肠阴道瘘磁压榨闭合修补术”应用于临床

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管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暨陕西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首批“百佳医院”。自1956年建院以来,坚持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科研作风和优秀的服务品质服务于百姓的健康需求。医院医疗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西北地区居领先地位,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广大患者信任的一所品牌医院。

医院现开放床位2600张,年门诊量超过200万人次,出院病人9.7万余人次,住院手术3.3万余例次。

医院学科设置齐全,泌尿外科(含肾移植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皮肤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产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呼吸科、肾内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病科、骨科、检验科、器官移植科、老年病科14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中医老年内科为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培育专科;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学科7个;陕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1个。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13年通过了复审,现有机构专业28个。

在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中,医院还始终坚持医院发展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两条杠杆”并举,并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优化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提升,以文化建设为动力,持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以“上善之心”施仁术彰医德,以“若水之行”铸名院惠民生,推动医院事业的全面发展。

 “上善之心”聚合力:注重作风建设促医院正能量树立

医院以认真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病人为中心,以学科建设和医疗安全保障为核心,建机制、抓重点、接地气、见成效,将教育实践活动视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医院发展的有利载体。切实以“问题和群众满意”为导向,持续推动整改工作任务扎实落地。

立足“四风问题”调研,“重实效”制定整改台账;与分管院领导、科室负责人“面对面”明确整改标准;召开专题座谈会、党政联席会,党委书记逐一明确班子成员分管整改工作任务,以“钉钉子”的精神强调整改成效,集中解决制约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升医院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并“亮任务”广泛接受监督,对院党委制定的包含13个大项110条具体整改任务的整改工作台账在医院网站等进行公示,接受广大职工、患者的监督。并借助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有力助推医教研特别是学科发展、民生工程等职工患者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改推进举措。

制定医院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召开重点学科建设座谈会;积极推进“职工之家”建设、改善家属院生活环境和职工住宅条件;成立临床研究中心,提高医院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深化临床教学平台建设,细化医学生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启动住院患者自助交费机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患者操作;开通出院患者医生、护士工作站中长期预约模式,方便患者复诊及后期随访;开通医院公共微信平台,推送医院新闻传播健康咨询,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开展“医德医风小讲堂进科室”活动,强化医务人员从业规范的教育培训,树立专业严谨的职业形象;以《老专家创业故事分享会》为核心开展重阳节系列活动,加强对医院优秀文化的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通职工意见箱及书记、院长信箱,广泛获取民情民意,持续扩大医院优质管理模式及医疗技术外延,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需求。

在转变作风树立医院发展正能量的同时,医院还通过倡导文明行医等系列活动树立更多的正能量服务形象,强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并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给予表彰,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岗位建功,倡导文明行医。近年来,先后有多名医务工作者和集体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标兵、全国教育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陕西省巾帼文明标兵、陕西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若水之行”施仁术:注重医疗创新 凸显学科优势

近年来,医院持续推进学科建设,相继成立了肝胆病院、心血管病院、肾脏病院和肿瘤病院四个“学科群”,逐步形成专病专治的学科优势,顺利推进专病门诊和多学科综合门诊的“一站式”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医院还重视医疗技术的创新,使更多疑难危重患者受益。在这里,国内首例腹腔妊娠的婴儿、西北首例试管婴儿诞生;成功完成了西北首例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非血缘联合移植等疑难手术……

近5年资助新医疗技术立项300余项,奖励新医疗技术成果100余项,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肾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等器官移植技术已成为医院的特色技术。医院从2011年起组织实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试点工作,至2013年底,实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91例,共有终末期肾病、终末期肝病、角膜白斑等270余位患者因为器官捐献而受益,捐献器官利用率95.1%。

目前医院DCD实施例数位居全国第二,医院从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实施规范等方面在国内最早建立起了DCD的实施体系,对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广泛开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医院兼具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的泌尿外科在医院支持下也成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台湾籍泌尿外科专家张心湜院士来院首开“院士门诊”,医院还常规开展微创治疗、介入、各种内镜诊疗技术,2013年,医院爱心接力成功救治先天食管狭窄患者,三星韩籍肾综合征出血热三期重叠患者治愈出院,760克超低体重流产儿的抢救存活,成功指导、治愈陕南胡蜂蛰伤重症患者等。医院还重视和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特别是2011年国内首例“下马式”肝移植术、2012年首例磁压榨术治疗胆道狭窄的实施,彰显了医院的医疗技术创新和危重病人救治能力,也分别被评为2011年度和2012年度西安市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肾移植科也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带来新的学科建设思路、理念和措施,犹如源头活水,大力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助推多项医疗创新技术,彰显出创新文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活力,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医疗技术和研究,不少疑难危重患者得以成功救治,使医院成为患者真正信赖的西北名院。

2014年7月,妇产科邹余粮教授团队开展的世界首例“直肠阴道瘘磁压榨闭合修补术”应用于临床并获成功,一位38岁的女性患者成为“磁压榨技术治疗直肠阴道瘘”的首个受益人。2014年11月5日,肝胆外科在心外科、肾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的协作下,成功实施了西北首例“巨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切除术”。11月6日,张玉顺教授团队完成西北首例“左心耳封堵术”。11月7日,孙超峰团队首次完成西北地区两例“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

随着医院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大批新的医疗技术还将会大幅度的显现,也为医院实现“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若水之行”惠民生:延伸优质资源 协作“海纳百川”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积极发挥其优质医疗资源的延伸辐射作用,与陕西、甘肃、河南、四川、山西、内蒙古、海南等省内外122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授,实施双向转诊,特别是对疑难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救治重症患者。接受协作医院免费进修人员1000余名,举办学术会议200余次,在基层医院进行免费讲座约3500余次,举行义诊活动100余次,接待协作医院住院、门诊患者2万余人次。

医院推出了远程会诊系统,搭建了大范围、优势医疗资源的共享平台,更为方便老百姓就近享受到高水平服务。医院还对三个基层县医院开展长期对口支援工作,2011年被国家卫计委评为陕西省唯一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集体”;获得陕西省2010—2012年度省内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并且因为医院选派医疗队员在马维拉和苏丹医疗援助中的突出表现,获得陕西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选派单位”。

医院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再次出新举向基层群众输送医院优质资源,通过托管、兼并等多种形式有效发挥作为大型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的最大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价廉、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护航”。目前已顺利完成全面托管彬县中医医院的协议并迅速推进合作中,这种拓新模式不仅实现了医院服务半径拓展和服务职能的“破冰之旅”,也用行动落实了国家关于人才下沉、资源下沉“双下沉”等医疗卫生政策、着力解决了城乡卫生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让政府“民心工程”得以实现。目前,医院的陆港分院、兴善寺分院、延安新城医院等合作项目也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今年10月,医院顺利与全球领先的基因组研究机构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基因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届时将借助华大基因领先的科研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支撑,重点在出生缺陷研究、肿瘤疾病的早期预防与监测、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与监测等学科领域开展合作,聚焦“基因与健康”,实现预防为主、服务民生,控制疾病的目标。这些都有力推动了医院在“内涵、外延”工作上的齐头并进,在强化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更为方便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近期,医院又与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顺利签订丝绸之路经济带医疗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发挥陕西省医疗卫生行业排头兵作用,为在陕就诊的哈萨克斯坦国民提供就诊过程中的翻译、导医、咨询等人性化服务和绿色通道,并为哈萨克斯坦医疗机构提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努力为服务两国人民的健康需求奉献力量。

  “若水之行”承医道:履行救死扶伤 彰显社会公益

每每在特殊事件、危险时刻,作为国家级三甲医院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总是会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汶川地震,医院派遣医疗队远赴四川、陕南等地震灾区救治受伤群众,先后有10余人次医护人员分别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和部、省、专业学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医院又成为陕西省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组牵头单位和陕西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案的制定者,会诊并治愈了陕西省的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日接诊疑似患者最高达到1497人次。2010年4月,当青海玉树藏族同胞遭遇地震袭击时,医院再次倾力精心救治20位伤病员,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近几年,医院还先后承担了问题奶粉婴幼儿救治、援疆援外工作、西安市5个社区医疗援助任务,并定点帮扶陕西省蓝田县葛牌镇大梨园村援建希望小学、党员活动中心、人蓄饮水工程、村内公路建设等项目,并捐赠医疗设备,还定期组织院内专家为村民进行健康义诊……

 “若水之行”铸名院:推行文化管理 升级服务品质

为有效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医院领导班子积极推进现代化管理进程,以文化为根,发展为本,以山一般的文化聚力,水一般的文化凝心。在明晰院科两级管理的基础上,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格局。

塑造学习型干部团队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为提高党政管理科学化水平和执行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中层干部队伍,医院党委注重在干部队伍素质和打造学习型团队上下工夫。定期开设管理干部系统培训及党课培训,切实帮助管理干部提高理论修养、开阔视野、提升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同时,还积极推进“文化强院”,“文化致胜”的发展思路,以医院重点工作或重要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形式丰富的论坛讲座以及丰富的职工文化活动。

积极搭建院内沟通交流平台;还进一步拓新院内文化传播载体。举办追忆杨鼎颐、孟绍菁等医者前辈们的故事分享会,通过聆听和分享老一辈专家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感悟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一附院人凝心聚力,共促医院发展。

抓质量安全管理 让群众放心就医

医院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健全质控网络体系,突出环节质量控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结构化电子病历,LIS系统、PACS系统进行成功升级;为方便患者就诊,网站60%内容为患者查询、预约、咨询服务;开通医院管理运营平台,有效实现工作流程追踪和业务数据查询,医疗质量控制平台和医院管理运营平台已逐步建成。医院还致力于在廉洁行医、文明服务方面下功夫,赢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改善服务条件 让群众方便就医

2012年,医院新建面积为5.4万平方米的门急诊综合楼投入使用,与先期完成的住院大楼联通,为广大患者提供了环境优美、流程合理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新门诊大楼体现了“静”“快”“精”“暖”的特点,每一处关怀、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该院新门急诊大楼“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和服务宗旨。

门诊内部各区域相对独立,分区分层一站式服务,天井园林景观布局,就诊更便捷温馨舒适;门诊实行一卡通,优化就诊流程;采用自动叫号系统,省时省力;自动摆药系统改变过去人等药的现象,方便快捷;自动采血系统叫号采血,安全高效;全自动化检验设备提高检验效率,极大降低检验失误率;增加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无障碍设计,缓释患者紧张情绪。

最实惠的便民服务,给予最温暖的关照;充分尊重患者隐私,让患者就医有尊严。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软实力 树行业品牌形象

医院现有在岗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双聘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名,“杰青”2名,“优青”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3名。聘请国外知名大学客座教授20余名,培养与引进博士后10余名、博士140余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施秉银教授、吕毅教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名。

通过一系列现代化管理举措和努力,医院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暨陕西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十星级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救灾防病先进集体”、“陕西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陕西省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在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医院等级复审排名中也分别荣获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成为2011年国家卫计委全国110家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之一,在国家卫计委两次抗菌药物专项检查及陕西省卫计委三级医院巡查中也成绩优秀。医院护理部还荣获全国妇联、国家卫计委联合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肾移植科、肝胆外科被团中央、国家卫计委授予永久性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

“上善若水”,是一种道德与价值的追求和境界,不论是医疗卫生单位还是医护人员本身,都应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从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建设内涵,紧密联系实际,把伦理道德思想变成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和职业操守,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讲道德,从而提高个人乃至整个医疗单位、行业的道德修养与文明素养,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医疗服务环境。

路漫长而需不断求索,亘古不变的是厚德、博爱,历久弥新的是精医、卓越,相信作为西北最大且实力领先的国家卫计委管公立医院,不仅在过去和现在力求用行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素养,竭尽所能服务三秦百姓健康需求,在未来也一定会义不容辞的继续承担起党和政府赋予的职责,用奔流不息的志向、无私奉献的修为、滴水穿石的执著、自清自净的正气,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夯实医院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岗位管理、服务品质等方面的竞争根基和实力,用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和国家区域性医学中心的服务标准促进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促进医院全面、科学、和谐发展,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更好地服务人民的健康需求!  (杨涛 陈锐)

新闻推荐

西安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查处3起案件8人受处分

本报讯(记者肖倩)2014年以来,西安市审计局先后对周至县、户县、蓝田县和临潼区2012-2013年度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前不久,该局公布了审计中发现的3起重大违纪违...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