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教育品牌特色 树素质教育典范
绘画社团
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在张彩凤校长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先后获得“陕西省基础教育系统先进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教育重大项目试验学校”、“助推陕西文化教育发展创新单位”、“陕西优质教育品牌”等称号,校长张彩凤被评为“陕西教育最具影响力人物”。
学校作为未央区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中报考率逐年增加,高中录取分数线不断攀升。学校在坚持“明德至善爱育英才”的育人理念下,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制定了课程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障课程开发、实施的制度和机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落实课改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校本研修 乐教善研
学校始终关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实施新课改以来,已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当中,开发有《大明宫映像——永恒的建筑》、《东西方文化比较》、《英语基础词法和语法》、《绘画技巧》、《物种起源的探究性思考》、《民俗风情——陕西八大怪》、《数学发展简史》、《<史记>导读与鉴赏》、《红楼梦解析》等27种校本教材。其中,校本教材《<史记>导读与鉴赏》被列入西安市精品校本教材系列。
学校的大多数教师也都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其中《中国茶文化》、《英语阅读俱乐部》、《动物行为》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立足校情 彰显特色
以打造富有陕西地方特色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为突破口,牵手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断丰富和创新课程内涵,形成了高中课程设置的亮点和特色。学校将民俗文化引进课堂,将“中华武术”和“安塞腰鼓”引入体育课,将“中国剪纸”引入劳技课,将“传统礼仪”引入政治课,将“户县农民画”引入美术课,将“陕北民歌”引入音乐课,将“经典诵读”引入语文课。将这些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经典引入课堂教学,既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民俗文化进课堂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西安电视台、《华商报》等各大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原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评价说:“‘民俗文化进课堂’特色教育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进一步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必将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又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才干,可谓一举多得。”
模块选修 社团丰盈
学校在对学情、教情、校情充分调研后,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和情趣,学校师资优势,为学校课程引入“活水”,开设校本选修课40余种,涵盖了体育、艺术、科学、生活等多个层面,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兴趣所在,为学生自主选课、发展自我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平行度。利用校园“壹键通”管理平台,从开课计划到模块分析以及研修学分等方面给予学生说明指导,确保课程有效实施。同时,高中部体育、艺术课程率先实行模块走课制度,打破行政班级局限,为后期其它科目的选课走课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多种多样的校本选修课程,需要时间、空间的保障,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师生的课程选择权,利用周六及课余时间,不断拓展学校场馆、部室的育人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学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如教工的华尔兹社团、旗袍秀社团、丝巾秀社团、太极拳社团、瑜伽社团,学生的舞蹈社团、音乐社团、武术社团、摄影社团、书法社团、心理社团、读书社团、秦腔社团、乒羽社团、古筝社团等50多个师生社团,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辟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学生瑜伽社团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离不开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更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开发和开展校本课程的重视。学校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校本课程,许多社团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佳绩。我们坚信在七十五中师生的不断努力下,会有更多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出现,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该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窗口课程,让其成为一张具有七十五中特色的响亮名片。
文/郝宏宇
新闻推荐
半年前的一日下午,乔厚民突然来访。因单位空间逼仄,下班后,我们便同到南顺城巷一家茶楼小坐。这家茶楼在城墙根下,室内室外有大量的绿植,隔着一条丈余宽的青石板路,就是古老的明城墙,环境清幽、古朴,让人...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