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不去的乡愁 ■高亚平
半年前的一日下午,乔厚民突然来访。因单位空间逼仄,下班后,我们便同到南顺城巷一家茶楼小坐。这家茶楼在城墙根下,室内室外有大量的绿植,隔着一条丈余宽的青石板路,就是古老的明城墙,环境清幽、古朴,让人喜欢。喝茶闲谈间,厚民兄突然从手提袋中掏出一摞书稿,言说这是他这么多年的一点创作成果,行将付梓,并嘱我为其作序。闻听此言,我是又喜又愁。喜的是,厚民步入社会这么多年,尽管一直做着行政工作,可他还是不改初心,未能忘情文学,且已有了一定的收获。愁的是,我并非湖海名流,为人作序,只恐不能为这些文字增色;况我又不谙于此,作序于我亦算是苦事。但思之再三,我还是答应了。这一方面缘于我们多年的情谊,另一方面也缘于我对朋友信任的珍视。至于序文之优劣,我是管它不着的。于是乎,我利用一周多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部书稿。
读完这部书稿,我一下子被一种淡淡的愁绪包裹住了。我脑中瞬间蹦出四个字:哀而不伤。一如沈从文当年之于湘西,余光中之于大陆,乔厚民对故乡户县,也是饱含着一腔思念之情的。这种如山间云雾般的缕缕思乡之情,尽管因为时空比较近,有时可以得到暂时的化解和稀释,但却永远无法消弭。乡愁如水,缓缓地覆没了他的身心,覆没了他的灵魂,充斥在他对童年、少年时代无尽的回忆里,它可以是一些游戏,是对亲情的一些琐碎的记忆,对同学老师的一些记述,可以是一条潺潺的河流,一树开在三月里的秾丽的桃花;甚或,一些自以为是的哀愁、苦痛……我不断地被这些深情细腻的耐人咀嚼的文字打动着。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乡下度过的,和厚民也有着相似的经历,那春天里在田野上挖野菜的经历,那放风筝的快乐,那在小河里摸到鱼蟹的惊喜,以及赌草、掏鸟窝、逃学、偷桃盗李的新鲜、刺激,这一切的一切,如一杯陈年老酒,在春夜里,在秋日午后连绵的雨里,温暖着我孤寂的心。钱钟书先生有言:“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厚民的这些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他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病吧?换言之,也就是一种无尽的乡愁吧?他写下这些文字,也是想在这攘攘红尘里,给自己疲累的心灵寻找到一处港湾,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暂时的慰藉、休憩吧?
除了叙写乡愁外,这部书稿中也收录了一些人生感悟方面的文章。它们是厚民步入社会后,这数十年来行走轨迹的一些记录和体悟,也是一些很有体温的文字。这样的文字有锐度,能刺痛人,也能让人更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并促人惊醒。但于我个人,则更喜欢其写乡村部分的文字,因为它们更性情一些,更接地气一些,更能勾起我的许多回忆,引起我的共鸣。
这本书稿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质朴、纯真、自然。乔厚民所写多为自己熟悉的人事,文字自心灵深处流出,不加修饰,如行云流水,舒缓自然。读这样的文字,如晤故人,如对老友,使人易觉亲近,易生感慨,易有宋人杜耒“寒便不同。”诗中的情境。品,只不过它显得有些青涩罢了。心中的遥远的淡淡的乡愁。
新闻推荐
救援人员用担架将伤者抬下山约好了爬山祈福,却因为景色迷人,登上了悬崖峭壁被困。7月的第一个周末,三名登山游玩人员因不走寻常路,爬上峭壁后分别酿事故,其中一男一女两人被困沣峪口观音山,另一年轻男...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