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怡伟在磨砺中锻造青春
训练中的闫怡伟总是冲在最前面。
本报记者 贾一丁 文\图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警铃一响,对于消防战士来说,就意味着有事故发生,他们每时每刻都要做好战斗准备,绝不能放松。这种生活对于还不满20周岁的户县小伙闫怡伟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早在两年前他来到渭阳西路消防中队成为了一名消防战士。
【第一次离家】
闫怡伟出生于1995年,身为家中独子的他和其他被父母百般呵护的孩子没什么两样。2013年闫怡伟从西安四十九中高中毕业,在父母的影响下,他选择了参军这条路。“说实话,以前只是在电视上对部队生活稍有了解。”闫怡伟坦言刚得知父母要他参军时,他也曾心生抵触,但从小听话懂事的他还是遵循了父母的意愿。
通过层层选拔,2013年9月,闫怡伟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渭阳西路消防中队。熟悉咸阳消防的人都知道,渭阳西路中队在全市中队中最繁忙,想要在这里立足,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素质,还有坚定的意志。不过这两点对于一个刚走出高中校门的”95后”来说,正是最为缺乏的。
一般来说,入伍的新兵要通过三个月至半年的训练才能上前线,这也是出于保护新兵的目的。闫怡伟也不例外,在这三个月的训练中,他感受到了部队生活的严谨和训练的艰苦。早上6点半起床,紧接着就是早操、早饭和打扫卫生,8点到12点是上午的训练课,每到训练结束,闫怡伟都已浑身湿透,“这时候真想找张床美美睡上一觉。”回忆起初来乍到时,小闫仍记忆犹新。下午2点半开始业务训练,一直持续到6点晚饭时间。而在这3个月内,一旦发生警情,他有时也会跟车到现场做一些辅助工作,看着前辈们驾轻就熟地战斗,当时的闫怡伟急切地希望自己可以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
【第一次灭火】
用闫怡伟自己的话说,这三个月的部队生活痛并快乐着,痛苦的是每一次训练结束后浑身的酸痛,快乐则是三个月里和战友们逐渐建立起的深厚友谊。父母性格内向,在家话语不多,身为家中独子,更是过得很“无聊”,本身就爱热闹的他更是十分珍惜这种集体生活。
时光荏苒,三个月的时间一闪即逝,闫怡伟也顺理成章由新兵晋升为战斗员。可是就在他以战斗员身份参加的第一次灭火中,就遇到了难题。2014年初,市区一高层住宅23楼起火,渭阳西路消防中队接警后立即出动,闫怡伟全副武装跟随车辆赶到火场。当时火情紧张,在班长带领下,闫怡伟和战友们背着空气呼吸机,提着水枪冲向23楼的火场。“跑上去已经累得快散架了,冲进房子里全是浓烟,什么都看不见。”最终,在战友们通力合作下,大火渐渐熄灭。
【坚定的决心】
结束新兵训练后,队里迎来了一次考核,闫怡伟全队排名倒数,就连和他一起入伍的新兵也都在他之上。“虽然底子不如别人,但我相信勤能补拙。”从此,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会在中队操场上加练体能。
一次次汗流浃背,一次次跌倒重来,一次次冲在一线,一年时间里,这个“95后”男孩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底,闫怡伟摆脱了体能垫底的尴尬局面,更是在年末的队内考核中名列前茅。
“我来到部队收获了很多,除了坚定的战友情,更让我有了思考的时间。”闫怡伟表示,高中生活浑浑噩噩,繁杂喧闹的城市也曾令他一度迷茫。现如今,他学会了利用每天2个小时的岗哨时间,静下来思考和总结,对于未来,闫怡伟渐渐有了一些想法。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闫怡伟也不例外,眼看着两年的义务兵年限近在眼前,如果不晋升士官那就只能选择离开。通过长时间思考总结,闫怡伟表示,“年轻是我现在最大的优势,我打算利用闲暇时间复习文化课报考军校,将来成为一名消防部队干部。”但报考军校不仅需要文化课成绩,对身体素质业务能力的要求更高。认真训练复习,完成战斗任务,2015年对于消防战士闫怡伟来说注定是忙碌的一年,但他的坚定与决心令人动容,也期待他能够完成自己的理想。(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海鹏实习生梁星宇)窃贼竟用失主家被子裹着保险箱大摇大摆出了小区,今年1月4日发生在南二环御城龙脉小区的这起入室盗窃案,经过碑林警方18天的侦破,昨日最后一名嫌疑人李某在户县落网...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