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省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在高陵建成

阳光报 2017-04-27 06:02 大字

↑“可烂”垃圾被运送至何村堆肥房,经生物发酵处理后作为肥料资源化利用

■记者赵生杰实习记者孙建利文/图

农户在家按“可烂”和“不可烂”对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可烂”的被运送至垃圾堆肥房经发酵处理后作为肥料利用;“不可烂”的垃圾按“能卖”和“不能卖”二次分类;“能卖”的垃圾被有偿回收,“不能卖”的垃圾按被无害化处理……这就是何村村民处理垃圾的新模式。

4月26日,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启动仪式在何村新社区举行,这标志着高陵区何村垃圾分类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闭环运行,这也是全省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

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中,高陵区充分借鉴浙江等地垃圾分类新模式,特别是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新理念,引入新的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两网融合技术,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等三大硬件设备和云服务平台、微信平台有机融合,科学有效的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的信息化监管,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村民可以使用为每户配备的二维码智能卡扫描,或下载手机客户端、手机扫码,在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上免费领取印有二维码的绿色和橘黄色垃圾袋。记者看到,在何村社区广场旁边,设置着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由智能垃圾分类和可回收两组箱组成,村民可将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分类装进橘黄色二维码垃圾袋,或打包贴上二维码,扫描后投放至专用垃圾箱,机器自动称重,核算出价格,等垃圾回收工作人员分拣确认之后,按不同类别向村民返还积分,积分还可到指定地点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在垃圾分类环节,何村结合实际,采用村民简单好记的“二级四分”法进行,农户在家按“可烂”和“不可烂”对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分别投放至门前的分类桶内,由环卫工上门分类收集垃圾,“可烂”的运送至何村垃圾堆肥房,经生物发酵处理后作为肥料资源化利用;“不可烂”的垃圾按“能卖”和“不能卖”两类二次分类;“能卖”的垃圾由再生资源利用公司有偿回收,“不能卖”的垃圾按“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的模式,运至马北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做无害化处理。

目前,何村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阳光生物有机发酵堆肥房、微生物机械高速堆肥房、垃圾分类车辆停靠充电冲洗点、渗滤液收集存储池等分类终端设施已经建成。同时,配备了全省第一台零污染、零排放、纯电动的新能源机械化环卫清扫车,设置了4处集中分类垃圾收集点,为全村466户农户门前安装分类垃圾桶,全面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闭环运行”。

何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于4月15日试运行,据统计,何村常住人口2000多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350公斤,实行分类后,预计可回收约15公斤,堆肥200公斤,垃圾填埋135公斤,可实现垃圾减量约80%。

新闻推荐

高陵区委书记区长假期植树不放松

阳光讯(记者赵生杰实习记者孙建利)4月3日,高陵区委书记杨晓东先到第八污水处理厂送服务,之后到“泾渭分明”北侧参加植树活动。植树之余,杨晓东与相关区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安排“五路”两侧绿化...

高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陵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