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别成摆设
农家书屋是“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障项目。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陕西农家书屋工程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27364个,覆盖全省行政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74亿元,累计采购配送图书4197万册,报刊1158万份,电子音像出版物(光盘)281万张,书柜近13万个,报刊架2.5万余个,灭火器2.1万多具,卫星数字阅读设备1070套,为1000个书屋建立了计生专柜。并建立起专门的管理制度,免费向全体村民开放。但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农家书屋多数闲着。同时,记者几乎从村民中听到了一致的回答:不知道村里还有书可看。(7月8日《陕西日报》)
无论是泾阳县高庄镇寿平村的农家书屋现在不知所踪,还是与其毗邻的聂冯村的农家书屋几成摆设,或是高陵区毗沙村村委会办公楼上虽然贴有“图书室"的标志,但却大门紧锁,村民的回答是:“哪里有什么书可以看,没听说过。"这都明白无误地说明,这项旨在解决农民读书难、看报难问题的惠民工程,实在没有收到预想效果。
国家投入专项资金保障农家书屋建设意义深远。在社会层面,是实现全民阅读的硬件条件。“全民阅读"已经两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工作的目标。倘若全民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与工作方式有机结合,不仅会增加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道德力量。从个人来说,个人素养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而读书恰恰又是影响知识水平的关键。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意思。至于通过读书学习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获得科技指导,有助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那就更是基本常识了。
因此,有三个问题亟待关注:一是如何保证农家书屋发挥作用,不让民脂民膏打了水漂,成了看着好看听着好听的“政绩工程";二是要一管到底,不是投了钱、买了书、建了屋就算完事,而是要有人负责、有人管理,不管理就等于只种不收。三是惠民工程要切合实际,弄清什么是农民最需要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上。(雷钟哲)
新闻推荐
“2015首届陕西泾渭分明博览园项目研讨暨新闻发布会”于7月10日至12日在西安市高陵区耿镇泾渭分明博览园举行。研讨会围绕渭河、泾河水系以及“泾渭分明”文化积淀的研发、湿地科技文化生态养老...
高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陵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