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志愿服务让西安更加现代文明

陕西日报 2015-03-23 23:08 大字

   本报记者 杨光

志愿服务既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要求,也成为西安书写丝路新起点现代文明的主要内容。近年来,西安市有大批志愿者积极参与了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关爱自然、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等志愿服务,但为了让这项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开展更加经常,亟须推进制度化建设,包括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和激励等都需要制度保障。

  社区里志愿服务各有不同

事实上,在西安市800多个社区涌现出许多“邻里守望”的创新做法。比如,中铁一局社区创建了一套“四必访”制度,即元旦、春节对70岁以上老人、鳏寡孤独、残疾人必访;居民家中发生大事必访;居民大病住院必访;90岁以上老人生日前后必访。近年来累计慰问3374人次,访出了温暖,访出了和谐,访出了稳定,访出了社区居民生活的爱心亲情。

陕鼓社区探索形成由两名共产党员结对帮扶一户空巢老人、病残老人及困难家庭的“2+1”志愿帮扶制度。通过入户探视、代购代买、紧急救助等方法对被帮助对象提供志愿服务。目前,37名党员与18户困难家庭结成对子进行帮扶活动。“有困难找党员”真正挂在了社区需要帮助的人们嘴边,“邻里守望”在这里得到真实体现。

高陵县长庆泾渭苑社区通过引导党员志愿者争当方针政策“宣传员”、居家安全的“安全员”、维护治安的“治安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小区居民的“服务员”、绿化环保的“监管员”、维护稳定的“信息员”、文明居民的“示范员”的“八大员”活动,发挥了党员志愿者在社区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提升了居民自我管理能力。

临潼区东关社区的“爱心陪聊队”和骊山新家园社区的“小喇叭宣传队”,通过走进社区内居住的贫困户、孤寡户、征地拆迁户(失地农民)、问题户(缠访户、闹访户)和片区企业等,为群众和企业调解纠纷、解决困难,真真正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西安市全面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

目前,全市千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社区,常态化开展义务理发、义务体检、小家电维修、亲情陪伴、美化社区等活动。全市共有行业、区县、社会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团队3062支,参与志愿服务人数77余万人,各种志愿服务典型组织、典型人物层出不穷。

他们的创新做法,为西安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也充分反映了现代都市人追求文明、友善的强烈愿望,展现出西安人的综合文明素质。

来自西安市文明办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万志愿者录入数据库,29万多名志愿者都建立了纸质注册登记。在西安文明网、西安义工网等还有11.5万名志愿者进行了网上注册。

这些志愿服务阵地的加强,志愿服务硬件的完善,使得社区及各种志愿服务获得便利条件,保障了活动顺利开展,为常态化志愿服务提供坚实基础。

同时,西安市还建立起志愿者服务需求发布平台、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者培训制度、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西安市文明办下设的西安市志愿者联合会通过西安义工网、西安文明网、市志愿者联合会qq群等网络平台发布群众需求;长期组织志愿者接受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新闻推荐

普惠金融的春雨滋润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王婕妤通讯员苏扬董燕子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高陵县鹿苑镇何家村的村民何国梁家采访。站在何国梁家的农业生态园的田垄上,记者看到,一场春雨过后,生态园里种植的板蓝根、金银花等幼苗...

高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陵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