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机走访发现 部分干部还在“送米面油”式扶贫
***贵在“精”字,这意味着在扶贫工作中要做到精细、精确,直至精准。然而,记者近日在长安区部分村镇走访中发现,部分帮扶干部仍然停留在“送米面油”的粗放式扶贫,不仅扶贫政策宣讲不到位,也未能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真正需求,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与“精”的标准相去甚远。
7月1日是建党96周年,也恰逢周六,记者首先来到长安区较偏远的炮里街道进行走访。在炮里街道上塬一组贫困户王贤元家中,只有他一人在家,今年61岁的他至今未婚娶,无儿无女,由于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无法干重体力活,加之无一技之长,目前仍未脱贫。
在王贤元家中墙壁上张贴的“精准脱贫明白卡”上,记者看到,除了基本选项、帮扶责任人、兜底保障等少部分内容有填写外,重要的“帮扶计划”一栏中几乎全空着,很多精确选项例如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健康扶贫等内容都没有填写。
鉴于王贤元患有慢性疾病,记者问起他是否了解健康扶贫的政策时,王贤元显得很迷茫,表示“不清楚”。“帮扶干部有没有宣讲过?”王贤元回答“没有”。王贤元说,他是6月初和帮扶干部结对子,这期间除了“见了一面,发过一次短信”外,再也没见过帮扶干部,“帮扶干部态度挺好,就是不知道打电话说啥”。在与记者的深入交谈中,王贤元坦言,他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住房,“我现在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干啥都不方便。”
在炮里街道伯坊村贫困户封广学家中,并没有按照规定张贴“精准脱贫明白卡”,而是被封广学放在另一处房子内。经过等待,记者看到了“精准脱贫明白卡”,上面“帮扶计划”中同样是空白。封广学说,帮扶干部平均每周过来一次,也经常给他讲健康扶贫等政策,但如何针对他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脱贫,没有人告诉他,“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将病治好、身体恢复好。”封广学说,他自己脑梗后就一直无法下地劳动,他的妻子、女儿患有精神疾病,儿子长期不回家,家中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现在是过一天算一天。”
随后,记者又来到引镇光明村,该村贫困户张孝安家中的“精准脱贫明白卡”上“帮扶计划”一栏中,同样没有填写。由于儿子在读大学,妻子又有精神疾病,张孝安本人又患有高血压、眩晕症,无法下地干活,全家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尽管不断会有人送来慰问品,张孝安却认为,“我现在希望,最好能根据家里实际情况制定个脱贫计划”。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基层的***工作中,部分帮扶干部仍然沿用“以送代帮”的方式进行扶贫,没有真正走到贫困群众中去,没有了解贫困群众真正需求。一些贫困户坦言,他们最反感就是送米面油,“现在我们缺的不是生活用品,而是缺技术、缺关怀、缺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希望,帮扶干部能够少一些形式,多一些真诚,真实了解贫困群众真正需求。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科研产业云集 生态资源丰富 常宁新区和樊川一带将成为长安区楼市新增长极
廿年风雨立潮头,激荡城市发展;网罗天下系民生,文承时代使命。《华商报》改版20年,前驱时代,情牵一线民生,与三秦相依前行,值得敬佩!展望未来,星河湾愿与《华商报》携手共赢,以诚挚铸造精品,为民生谱著未来!—...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