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入“园地”怎知清风如许 ——西安市纪委监察局机关文化园地见闻

西安日报 2016-07-23 21:12 大字

■通讯员 尚永利  郭珉  

“一走进西安市纪委机关,就眼前一亮!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市纪委监察局的机构设置、业务流程的图文介绍,更加直观地了解纪委、认知纪委。”一位前来办事的干部无意中看到西安市纪委监察局机关文化园地时说。历经4个月紧张筹备,市纪委监察局利用走廊、闲置空间建成了文化园地,7月8日“开园”。

“根据机关业务处室所处楼层分布,我们充分利用走廊空间,精心布局,‘一层一景\’:一楼展出市纪委监察局机关的基本情况、职能职责和业务流程,方便干部群众了解市纪委监察局是干什么的,怎样投诉举报;二楼展出西安市纪检监察机关历史沿革,让纪检干部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定从严监督执纪的决心;三楼展出机关干部创作的廉政文化作品,激励广大纪检干部守住内心,砥砺前行;四楼展出近年查处的21个腐败典型案例,我们还计划对案例及时更新,使这里成为‘即时在线\’的警示教育场所”,市纪委监察局文化园地建设负责人介绍。

7月8日,西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鑫参观文化园地“西安纪检监察历史沿革”时指出:“ 66年一路走来,纪委的职能、主要任务和执纪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新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纪检监察史,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新精神新要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驰而不息‘拔烂树\’、净化森林;要继承和发扬纪检监察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忠诚履职、敢于担当、严守纪律,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西安纪检监察历史沿革”部分通过60余份珍贵史料,集中展示了西安市纪检监察机关66年来的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变化脉络。长安区纪委一名干部说:“看到西安市纪律检查机关第一任书记董学源在1993年的手书,纪检监察首部工作细则、首例违纪违法案件调查报告……重温这段纪检监察史,让我们年轻纪检干部深受教育,深受触动,感受到使命在召唤,要把责任传承下去”。

清风入怀,心境高雅。市纪委监察局干部高谦英创作的国画《荷花》、周虹的剪纸《廉洁》、鱼成龙的书法《浩然正气》、惠瑞生的书法《官箴》,反映了纪检干部清廉自守,对清远志向、清正人格的追求;摄影作品《拔河》,从不同人物瞬间情态表现了纪检监察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通过机关干部创作的38幅书画、摄影、刺绣等文化作品,让人感受到纪检监察干部正心修身、廉洁为公的情怀和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市纪委近年来通过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在专案组、巡视组设立临时党支部,以党的建设带动全局工作。通过层层组织学习中央纪委“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系列文章,以学修身、以知践行,促进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聚焦中心主业,持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队伍。这些文化作品,正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的点滴反映,是他们“正人先正己,修身先正心”的真实写照。

“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恨绵绵几时休?毁己祸家我有罪,身纵九死难挽回。”这是西安市环保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张印寿沦为“阶下囚”,想起鳏父病妻,感到愧对组织,所写的《忏悔录》。这部分展出的一张张违纪者亲手书写的《悔过书》,一幅幅他们“黑白人生”的伏罪照片,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通过对市环保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张印寿、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安群、碑林区政府原副区长杜波、周至县委原副书记刘武周、莲湖区检察院原检察长王洪等21个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告诫党员干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纪国法就是高压线,谁碰谁触电”,坚定了对市委、市纪委反腐败工作的信心。

多栽莲藕水自清,常照明月品自高。走进市纪委监察局机关文化园地,常浇心灵之花,常浴阳光清风,让文化信仰之树在每个人心中的葳蕤生长、连木成林。

新闻推荐

以强有力举措保秦岭青山碧水 ——西安依法整治秦岭北麓202栋违法建筑纪实

本报记者王罡秦岭,这座横亘在中国大陆东中部的最高山脉,是我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央国家公园”和“中国父亲山”的美誉。秦岭北麓分布着沣峪、祥峪、涝峪、...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