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陕西省各地市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聚焦
西安主抓重点在建项目促经济稳定发展
本报讯(记者 秦骥 肖杨)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西安市经济实现温和开局,但随着新常态特征的进一步显现,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为此,西安把稳增长当做当前的首要任务,主抓重点在建项目促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据悉,截至三月底,500个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16.33亿元,占年计划的22.9%。77个新开工项目推动有力,截止目前已开工项目31个,开工率达40%。目前,13个区县完成投资进度整体良好,共完成投资145.26亿元,占年计划的24.9%。莲湖区、碑林区完成投资均超过20亿元;临潼区、阎良区、长安区、蓝田县完成投资进度均达到28%以上。16个市级部门共完成投资34.28亿元,占年计划的17.3%。
据悉,2015年西安市安排重点在建项目500个,总投资11760亿元,年计划投资182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57个,年计划投资1024亿元,占全年投资任务的56.3%。重点前期项目214个,拟总投资3076亿元。
与此同时,西安还要求各级部门,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每一项政策措施都能尽快发挥功效;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力促经济回升向好。同时,要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渭北工业区建设、西安自贸区申报及“十项清零行动”推动等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的利好政策,精准施策,主动作为,努力为西安经济发展拓展空间、增添动力。
咸阳:一季度经济稳健运行
本报讯(记者 齐宇强)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咸阳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一季度全市经济稳健运行。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6.1亿元,同口径增长12.1%;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2亿元,同口径增长16.3%,增幅名列全省第三。全市财政支出累计完成54.7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民生支出累计完成44.8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2%。
咸阳市针对工业发展的严峻形势,深入开展市县领导包抓重点企业和项目、全力促销稳产保市场、抓好服务保障工作等有效工作,着力保持工业稳定增长,预计一季度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64亿元,同比增长5.7%左右,比上年同期回落5.4个百分点。
他们继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展春季踏青赏花旅游节,全市春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分别增长37.5%和33%。充分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抓新产业、新产品、新网络促进消费,重点扩大养老健康家政、信息、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4亿元,同比增长13%,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
对19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力以赴赶进度、促开工。3月10日,全市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华晨汽车产业园、年产10万吨合成气制乙醇、韩国PNT乾县生产基地、正麒电驱装置等项目开工建设。1-3月,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0.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2.4%。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325.7亿元,同比增长7.7%,较上年同期回落14.4个百分点。
渭南:市级领导包抓督办200个重点项目
本报讯(记者 陈圣强)今年是渭南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对于重点项目的实施,渭南除过采取加快项目四项审批、加大项目要素保障和开工推进力度等措施之外,还将2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按照分工逐个落实到市级分管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和县市区的联络员,把包联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2015年渭南确定市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64亿元,较上年增长22%。其中2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年度投资800亿元,较上年增长33%,投资规模增速创历史新高。截至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58.64亿元,同比增长8.8%,渭南市列入省级重点建设的10个项目完成投资9.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2%。此外,11个省级重点前期项目中,富平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渭南市2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开工建设173个,开工率达到86.5%,完成投资152.2亿元。其中,100个续建项目复工97个,完成投资100.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0.1%;100个新建项目开工76个,完成投资5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3%。
为了促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渭南对于100个重点新开工项目要加快建立审批台账,定期通报办理进度。对省市相关部门审批的项目,由市项目办牵头,行政服务中心督办,对涉及审批手续的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加快办理项目手续,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大项目要素保障和开工推进力度。从4月初开始,渭南组织各县市区开展要素保障大排查活动,夯实项目要素保障责任,切实加大项目策划包装、考核权重和经费投入,突出策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力争推出一批适合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的具体项目,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榆林出台多项措施稳增长
本报讯(记者 王雄)受能化产品市场低迷、油价和煤价大幅下跌等客观因素影响,榆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5.4亿元,同比增长2.5%,为2000年以来最低。日前,榆林市政府出台《榆林市2015年工业稳增长意见》,多项措施助力企业发展。
保持工业稳增长方面。将对金属镁、聚氯乙烯等部分产品新增库存实行储备贴息。加快推进煤炭整合矿井建设,确保完成第一轮整合任务,40处进入试运转矿井年底前全部竣工投产。加大油气技术改造力度,稳定老油气井产量,推进第二条百万吨输油管道建设,提高榆林炼油厂加工能力。
积极推进工业品产销对接。安排专项促销资金,加大对榆林煤炭、兰炭、金属镁、聚氯乙烯等主要工业产品宣传促销拓市场力度,组织各类产销对接活动15场以上。大力推进榆林市快递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淘宝特色中国——榆林馆”建设,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加大工业品促销力度。对在榆林境内的中省规模以上企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采购地方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品对采购方予以奖励;对在榆林市域内注册、纳税的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和应缴增值税同比增长10%、20%、30%以上的,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和应缴增值税同比增长50%以上的予以奖励;对2014年以来纳入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库连续停产3个月以上的企业,2015年起开始恢复生产连续6个月以上且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停产企业予以奖励。
发挥投资带动作用。建立重大项目跟踪调度制度,加大对新增收入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的督促协调力度,确保当年投产达效。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工作,对今年新增入库的规模以上企业予以奖励。
启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搞好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支持能化产业向煤制芳烃等高端精细化发展。设立兰炭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进传统煤化工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全面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现行涉企收费项目,规范整合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逐步把涉企收费纳入政务公开范围。用足用活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均能享受到。
安康:一季度经济稳中有快
本报讯(记者 郑斐 通讯员 郭邦胜)一季度,安康市经济运行开局平稳、稳中有快,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要求,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市场消费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二,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2015年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安康市通过包联重点企业方案、策划工业产品促销、培育规模企业等有效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1-2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7.9亿元,同比增长29.8%;规模工业增加值40.3亿元,增长19%,增速全省第一,预计一季度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21%;规模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5%。
安康是个旅游大市,在春节等节假日消费的有力带动下,消费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共接待游客610万人次,增长13%,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增长16%。市场消费增速回升,1-2月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4亿元,增长23.3%,同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
安康今年计划安排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生态环保、民生工程等四大类200个重点建设项目,一季度陆续启动,预计完成投资6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2%。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也持续增长,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增长21.5%,增速居全省第二,预计一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4%,增长23.6%。预计一季度全市将完成生产总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商洛:首季开局平稳 经济稳中有升
本报讯(记者 李岚)4月7日,商洛市政府召开201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全面研判分析经济运行形势,提出了“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的工作要求,确保全年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商洛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精准施策应对新挑战,采取针对性措施抓推进、抓落实,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预期,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首季“开门红”。预计一季度全市GDP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8.3亿元,同比增长20%,特别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运行呈现出开局平稳、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商洛市强力推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等“五件大事”,夯实责任加快环城北路等“十大城建工程”和西街片区等“十大棚改项目”建设,精心筹办好2015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和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西洽会暨丝博会组团参展、专题招商等专题活动,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工业运行、现代农业、旅游三产、生态环保、移民搬迁、“双包双促”、安居工程、改革攻坚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宝鸡:一季度经济发展稳中有为
本报讯(记者 王帅)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宝鸡市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宝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68亿元,同比增长9.1%。
虽然前两个月的数据显示宝鸡市经济增长继续延续去年三季度以来的放缓趋势,但宝鸡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异军突起,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功不可没。
宝鸡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2015年,宝鸡市经济增速要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要靠优质服务、靠企业发展来达到。对此,宝鸡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千名干部联系千户企业”活动,通过干部下企业、解问题、搞服务,为企业营造更加宽松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据统计,目前,30名市级领导、912名市级部门干部联系企业近千户,县区1420名干部联系企业1387户,发现问题1829件,已解决291件,其他问题按类别正在协调解决之中。
铜川:积极作为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本报讯(记者 栗波)近期,针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铜川市积极对标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用好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机遇,加大经济运行协调力度,统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力促工业回升、投资增长、消费扩大、民生改善,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一是抓工业,稳增长。认真落实工业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帮助企业破解难题,防止传统支柱产业严重下滑。支持华能照金电厂开展直供电试点,促进煤炭就地转化,改进水泥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服务,一线调度,挖潜增效。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保健等接续产业,加快石油、风电、光伏、紫砂土等资源开发,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接续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份额。
二是抓项目,增后劲。抓住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强化服务和要素保障,现场梳理影响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0亿元。
三是抓三产,促转型。加快推进与陕文投、陕煤化全域旅游合作,扩大照金效应,建设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快照金文化旅游名镇二期、药王山景区建设,建成孙思邈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启动玉华宫景前区和陈炉古镇核心区建设,积极发展民俗体验、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等旅游新业态,确保全市旅游业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四是抓农业,保增收。创建2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力争夏粮、秋粮有好收成。聚合社会资金,加快18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加强与海升、雅荷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稳定鲜干果经济林面积,提高管护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奶牛示范市和规模示范养殖场建设,建设3个500头奶牛场。加快2个部级、20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推进1.5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五是抓改革,扩财源。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延安:奋力赶超经济目标
本报讯(记者 王小文)日前,记者从延安市获悉,该市面对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三平稳”的态势,攻坚克难,奋力赶超经济目标。
今年一季度,延安市出现农业生产平稳向好、现代服务业平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的经济态势,也面临经济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税收收入下降的困境。面对新形势,延安市紧盯全年目标任务,采取六项措施力争突破性发展:一是稳定能源工业,促进非能源工业发展,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努力保持工业稳定增长;二是保持农业生产良好势头,加快在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启动1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稳增长;三是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推进26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城乡贸易物流园区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在确保市级重点项目按时开工的同时,加快延安新机场、黄延高速扩能工程,延延高速、黄河引水、南沟门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并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机遇,力争落地一批大企业、新项目;五是统筹抓好各项民生工程,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在2017年率先实现脱贫解困目标;六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土地确权等工作,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转入市试点改革,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清单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以深化各项改革而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汉中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本报讯(记者 宋志明)今年一季度,汉中市经济发展开局平稳,实现生产总值187.49亿元,增长7.6%;实现财政总收入25.66亿元,增长12.7%;总体运行趋缓,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经济增速减缓,投资需求较快增长。
受大环境影响,汉中工业经济一季度增速减缓。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22.21亿元,增长4.1%,增速回落15.6个百分点。运行特点为: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31个工业大类行业,保持增长的有22个,增长面为71.0%;增长较快的行业有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食品工业。
投资需求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4.37亿元,增长20.5%。主要特点是第一、三产业快速增长;投资项目保持增加,施工项目914个,增长21.1%,新开工项目253个,增长65.4%。消费继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8亿元,增长12.7%。家具类、中西药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服装、纺织品类商品都有加大增长,领跑零售市场。同时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汉中一季度财政支出47.74亿元,增长10.6%;其中节能环保支出达到102.3%。由于中、省经济增速放缓,汉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一阶段着力于“发展一产,提升三产,狠抓工业,冲刺过半”,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杨凌示范区出台十项措施促发展
本报讯(记者 郑栋 通讯员 陆敏)2015年一季度,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抓好“稳增长、促发展”各项工作要求,结合示范区建设发展实际,出台十项措施,确保稳增长促发展。
一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省级重大项目建设,破解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加强督促检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投资效益好的大项目。三是积极稳定工业增长。建立示范区百名干部联系百家企业制度。实行“一企一策”,盘活重组困难企业。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落实加快电商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杨凌电商发展生态链。五是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种子产业园建设,打造集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庄集群。六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住房保障货币化工作力度,按需求将符合条件的商品住房用于棚改安置房或公共租赁住房。七是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支持杨凌农商行增资扩股、转型农科银行并在新三板挂牌。八是鼓励引导民间投资。采取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等领域。九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凡未经国家和省级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取消,提高审批效率,推进网络审批系统建设,加快实现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十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启动实施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中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吉农业高新示范园和中塔设施农业示范园等四个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韩城用大项目破解经济困局
本报讯(记者 卢萌 通讯员 吴亚锋)受宏观经济影响,今年,可以说是韩城计划单列试点以来日子最为难过的一年,保增长的压力前所未有。但是,韩城市在困难面前不等不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举市一致抓项目,千方百计解难题,全力以赴促进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开局平稳。
去年12月份以来,韩城市面对能源产业一业独大、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谋划了总投资1200亿元的390个重大项目,作出了实施“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的重大决策,无论从项目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较过去大幅提高。市委、市政府推出了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抓包联责任制和“三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对项目实行“5A”级分类管理,从制度机制层面卡实抓项目、解难题的责任。韩城市委书记杨炳拓、市长李智远多次在会议上要求,年度375亿元的390个重点项目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不能讲任何条件、不能打任何折扣。各市级领导、部门围绕“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加强内联外引,积极主动招商,中国网库韩城电商谷、微电影产业基地、风电光电、大数据中心、桂碧园、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项目如雨后春笋纷纷签约。这些项目的签约,不但给韩城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新兴业态培育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发展难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围绕“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韩城市大力倡导“热爱韩城、建设韩城、发展韩城”的核心价值观,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自觉优化投资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尊商、爱商、亲商的氛围日益浓厚。3月20日开工的芝川镇三甲村填鸭项目就是其中一个范例:在项目征地过程中,地面附着物做到了零赔偿,减轻了企业压力,增添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决心。同时,该市采取分类推进项目建设、解决融资难题、抓好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等具体措施,为项目建设开通“绿色通道”。在全员服务项目的同时,韩城市还对20名阻工挡工、强揽工程、挡门堵路等人员依法拘留,确保定下的项目尽快开工,落地生根。如今,390个项目已有200多个先后开工,几乎天天都有新项目落地开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艳实习生熊祎)今年西安市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网上报名已进行4天,截至5月14日18时,报名的22749人中,审核通过有15268人。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旅...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