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糖、果丹皮、一根针、一双鞋……30多年前的农村,供销社是解决中国农村市场供与销的主渠道,甚至唯一渠道。在县城以下供销社几乎是“一统天下”,从买一颗糖到卖一把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杨静 刘锦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下,供销社一直在探索改革突围之路。
从2014年开始,供销社改革进一步提速。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供销社改革;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在陕西,省供销社多年来也始终在探索如何有效盘活供销社原有的资源,
风光不再:几乎走到了名存实亡
1997年进一步放开生产资料供给之后,陕西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破产的生产资料公司。
“我刚刚分配那会儿,虽然已经过了供销社最繁荣的时期,但是供销社还属于好单位,待遇福利都还不错。”在供销社系统工作了30年的省供销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雷加旺说。
水果糖、果丹皮、一根针、一双鞋……30多年前的农村,供销社是解决中国农村市场供与销的主渠道,甚至唯一渠道。在县城以下供销社几乎是“一统天下”,从买一颗糖到卖一把旧雨伞,没有供销社根本不成。可以说,供销社这种运行体系,对计划经济时代的供给发挥了直接支撑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供销社的计划经营与计划思维开始受到市场冲击,原有的供销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尤其当烟草、石油、食盐等多个优势企业逐步从供销社分离出去后,供销社的实力受到了削弱,效益开始下滑。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供销社开始改制,许多难以适应的基层供销社名存实亡。
“应该说,政府放开市场的同时,供销社就面临淘汰。”雷加旺说。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陕西算是较早放开市场的省份。放开经济渠道、放开价格之后,陕西供销社系统在市场竞争下溃不成军。在1997年进一步放开生产资料供给之后,陕西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破产的生产资料公司。
“供销社农资市场份额一滑再滑。当时像棉花公司,连年亏损、欠贷还不上,生存举步维艰。陕西供销系统从10万人缩减到4万人,而且很多职工的工资、社保都欠着。”雷加旺说。
为了应对经济转轨的冲击,陕西省供销社也在学习全国一些省份的经验,把旗下的大公司变成一些小公司承包给个体,把门市部也全部承包给个人。为了扭亏,供销社一度尝试干些赚钱的买卖,可“大锅饭”的体制,反而给供销社增添了更大的负担。全系统从1992年到2000年连续8年亏损。基层社与农民,在有的地方连买卖的关系都不复存在。
是废是留:体制不顺但优势明显
既然供销社在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并且亏损额逐年加大,为什么还保留供销社系统?
“事实上保留供销社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产权不清,供销社当初是农民有入股,国家也有投入,最后效益不好了更扯不清产权问题,就一直拖着。第二,不得不承认供销系统确实是覆盖范围最广,机构最健全的商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下,如果发挥其优势为农民服务,那将成为‘三农’服务的新力量。”雷加旺分析。
“供销合作社具有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既有经营性又有公益性,最有条件和基础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是不可替代、绝难复制的。如能够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完全能够成为为农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和主渠道。”长安区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张恒辉认为。
虽然供销社在全国设立有总社、省、市、县以及基层等五个层级网点,覆盖全国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行政村,但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供销社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供销社服务的质量、速度与水平都有所欠缺。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找准定位,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
实际上,供销合作社改革问题并非首次提及,早在199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研究解决供销社政策性亏损问题的会议纪要》的通知;1999年,国务院又下发《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2009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虽然各地供销系统早已开始尝试了多种转型模式,但是从内到外都还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改革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尝试转型过程中,供销社性质依旧是中国特色的“四不像”。
“供销社的本质还是其合作性,而且在保持合作性的同时,还要保持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盈利性,三者兼具很难做到。”一位在陕西省供销社系统工作多年的老干部如是说。
从2014年开始,供销合作社改革进一步提速。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方向,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4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公布。这意味着,经过几十年的低迷和边缘化后,全面深化供销社改革正式被提上了日程。
走回来了:省内的改革参差不齐
关中地区在新网工程恢复中的探索多,业务扩展迅速;陕南地区农副产品收购多;陕北地区在供销社的网络改造上走得比较快。
一度走失的供销社,事实上已经走回来了。
“市场经济30多年来,供销社也经历了几次改革的推动,目前的发展现状不一样。从全国来说,比如像浙江、山东等一些经济好的省份,供销社的转型较早并且做得比较好,陕西省供销社的整体发展在全国来看属于中等水平。”雷加旺告诉记者。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新鲜瓜果蔬菜20小时内集装成箱送到上海、北京的市场;城市里多了些蔬菜销售亭和蔬菜直通车,为市民提供放心低价的果蔬产品;在“秦百臻”体验店里,供销社合作企业生产的陕西特产物美价廉,让游客和市民都赞不绝口;在乡镇上,供销社网点改造扩建的超市卖场为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这是在作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长安区供销社看到的一幕幕。
“经过10年的改革发展,长安区供销社已经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2014年,全区供销社经营总收入75543万元,固定资产增值至3亿多元,22户企业经营总收入过千万,6户企业资产收益过百万,统筹城乡、服务社会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西安市长安区供销社经济发展科科长郭哲说。
而与长安区供销社形成鲜明对比的基层供销社也不在少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周至县供销社一直艰难地维持着。县上供销社资产少,历史包袱比较重,网点基本瘫痪,下岗职工多。对于上任三年的县供销社主任杨玉峰来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也没有具体政策,日常事务就是保稳定,解决供销社的历史遗留问题。
“再强大的思路没有资金支持根本不可能做起来。再加上供销社由于历史原因信誉度很差,所以再想干些事比较困难。”杨玉峰感慨。
具体到陕西省内供销社的区域情况,关中和陕南供销社发展较快,陕北相对落后。并且,三大区域各有所长,关中地区在新网工程恢复中的探索多,业务扩展迅速;陕南地区农副产品收购多;陕北地区在供销社的网络改造上走得比较快。
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下,新一轮深化改革中如何保障统筹进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肖杨)日前,记者获悉,今年5月至7月,西安林业、森林公安等部门针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专项行动,目前,共立案47起,其中,刑事案件3起,已侦破2起,刑事拘留6人;林政案件44起,已查结43起,罚款近1...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