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荔枝结下的情缘
陈 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古诗中的荔枝都与诗人的感情相干系,可见荔枝作为大自然客观物件的一种,同样可以作为人们托物抒情的载体。只是荔枝成熟的季节多在五六月份,想要借助它来表情达意,唯有等到端午节前后,天气炎热却又充满无限生机的时候,游子回乡过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聚餐,之后进行“饭后果”——装一盘荔枝作为聊家常的果品,这样才算是荔枝与情感相结合而生的情怀吧。
久而久之,荔枝自然会成为人们感情维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回忆的时候作为一种寄托。
据镇上的老居民说,以前家里人口多,孩子小,父母无法抛开家庭到外面打工赚钱,种养业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荔枝即是其中很普遍的一种。家里大人会在初春时候除草,之后在花季前施农家肥,长果的时候还要预防虫害,准备成熟前还要专人守护果林。到了摘果的时候,直到卖出去,汗水换来了金钱,这样才算是种荔枝的收获。一系列的流程看似按部就班的劳作即可完成,但种过荔枝的农人都懂得,靠天吃饭的果业不是勤耕力作就一定能换来收成。
所以村里的老人也常说笑:摘荔枝的时候一定要穿白色衣服,只有当衣服都被汗水湿透,看上去汗流浃背的样子,再让人知道每一颗荔枝的来之不易。而他们的孩子也遵循前人的教诲,从给荔枝树除草,到施肥,再到摘果,他们基本都全程参与,也算是学业之余最重要的劳动课了。要是家里荔枝种得多,还要起早贪黑、不放过每一个早晨和傍晚,周六周日去护理也是再正常不过。当每学期入学的时候,拿着卖荔枝换来的钱去交学费,个中滋味或许只有当事人才懂了。
而这种与荔枝相关的“半工半读”的时光,自然也成为无数藤县濛江人的乡愁记忆。
笔者十年前高中毕业季在舍友的邀请下,有幸去到濛江镇的荔枝山体验了一次摘荔枝的乐趣。想起十年前与荔枝有关的趣事、友情,才觉着原来时间过得飞快,那时候大家都来自农村,彼此都不计较贫富差别,心里都有一个梦想——要考上一本,用最好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付出。纵然回忆与荔枝构成的画面间隔相杂,不能形成系统的故事脉络,但尝一颗荔枝,那些熟悉的镜头闪现,那也很知足与幸福了。
新闻推荐
七年前,大学毕业前夕,毕业答辩在即,我正为此做准备,突然接到妹妹的紧急电话——母亲因病住院,且病情严重。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我...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