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提质升级 梧州陶瓷工业延链补链强链纪实
本报记者潘登通讯员陈素雅
在机器手的快速运作下,一块块瓷砖打包装箱……1月4日,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蒙娜丽莎瓷砖生产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该基地智造大数据中心大厅里,3面墙上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每条生产线、每个工序的生产状况,以及产量、质量、耗能、耗电、耗水数据。梧州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总体要求,不断推动陶瓷产业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中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初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蒙娜丽莎、欧神诺、协进等行业龙头企业入驻梧州并建成投产,新建生产线均为大产能现代化生产线,单线日产能提升50%—200%,产品由过去的抛光砖、外墙砖转向更受市场青睐、附加值更高的抛釉砖和仿古砖,新旧产能转换带来了产值及效益的大幅提升,实现逆势高速增长。日前,这种善于破解难题,勇于干事创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肯定。
A高规格筑巢引凤
藤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初步探明的高岭土储量约6.7亿吨,可供200条生产线使用150年以上。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岭土曾经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境地,一车车、一船船的原料被运往广东佛山等地廉价销售。
如今,蒙娜丽莎瓷砖生产基地所看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是藤县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总体要求,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抓住陶瓷行业洗牌机遇,成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经济优势的结果。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梧州精准承接东部陶瓷产业转移,抢抓机遇,坚持抓龙头建品牌,成功引进蒙娜丽莎、欧神诺、海鸥住工3家上市陶瓷企业和简一瓷砖等多家一线品牌陶瓷企业。如今,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共入驻知名陶瓷企业20家、配套企业24家,建成陶瓷生产线45组,成为承接大湾区产业链整体转移的典范。
B转型升级育先机
过去,在生产瓷砖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如今,技术人员在控制室即可下达指令、监控运行数据。从自动入料到机械手打包装箱……智造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控整个生产车间的全过程,不但节省大量劳动力,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引领梧州陶瓷行业实现从“陶瓷制造”到“陶瓷智造”的转型升级。
梧州市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自觉推进产业升级,还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截至目前,藤县中和陶瓷园区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首个建筑陶瓷研发中心,园区企业已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多项,制定的行业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引进的陶瓷企业全部都是环保一流的企业。“十三五”期末,藤县中和陶瓷园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比例高于国家陶瓷行业污染排放标准,园区内陶瓷产业综合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梧州陶瓷产业园岑溪大业集中区,企业完成陶瓷生产线的产品升级技术改造8条,完成陶瓷生产线的节能技术改造3条,全部陶瓷生产企业完成了环保设施技术改造工程,并建设完成了环保在线监测系统。
C快速崛起开新局
如今,梧州一方面完善产业链,一方面提升软实力,被誉为中国陶瓷新一轮投资兴业的蓝海。
该市紧抓陶瓷产业链上的釉料、颜料、墨水、模具、机械、包装、仓储、环保、原料加工等配套企业的引进,引进了欧陶科技、元盛新材料等高科技含量企业入驻园区,形成陶瓷原料开采至产品销售、固废处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打造广西最完善的建筑陶瓷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发展。
“十三五”期间,该市先后融资逾20亿元,重点推进两个陶瓷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陶瓷物流中心建设,促使园区承载力持续提升。同时,该市在减税降费、融资、土地指标、用电、用水、招工、治安联防、物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方便务工人员生活、购物、娱乐,助力陶瓷企业发展壮大。
新旧产能转换,促使梧州现代陶瓷产业快速崛起。目前,藤县中和陶瓷园区成为广西最大的建筑陶瓷产业园,2018年和2019年,蝉联“中国陶瓷优秀产区”荣誉称号。2020年,梧州市陶瓷产业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81亿元。
据测算,“十三五”时期,藤县中和陶瓷园区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98.7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9%;预计“十三五”实现税收7.5亿元,比“十二五”增长97%。
新闻推荐
“十三五”期间,随着一线知名陶瓷品牌项目落户园区,一场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实施“二次创业”的发展大潮在陶瓷园区激荡 二次创业陶瓷智造
本报记者陈素雅通讯员马天宝梧州拥有丰富而优质的陶瓷原料——高岭土,传承了千百年来岭南古老的制陶历史,曾经处于“养在深...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