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当年的花尾渡

西江都市报 2019-11-30 06:50 大字

读了11月16日《西江都市报》刊登的《“托牌仔”的记忆》一文,不禁使笔者想起了当年梧州的花尾渡。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陆路交通可选择的交通工具比较少,梧州凭借地处三江交汇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广西的水上门户。当年广西和西南多个地方的商品出口要经过梧州,直达香港澳门等地,再运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藤县、平南、桂平、贵县(即如今的贵港市)如果要把货物运到南宁,也要经过梧州的客船运输。还有封开、都城、德庆、肇庆、广州等地的客船,走梧州航运水路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梧州客运站开往上河贵县沿线或前往下河广州沿线的客船叫“花尾渡”,这是一种主要由木质结构制成的大客船。由于花尾渡本身没有发动机,不能自动航行,必须有一艘拖轮来拖着走。花尾渡体积庞大,一般可载客几百人,但是航速却很慢,从梧州至贵县逆水而上,旅客要用时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才能到达。

乘花尾渡最怕遇到坏天气,由于船身是木做的,每年春夏季节,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或龙卷风,就会发生翻船的不幸事故。

为了尽量杜绝事故的发生,后来,造船厂研制成功了一种本身带有发动机,能自动开航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客轮。起的名字也很有趣,一般称为“飞跃”“红星”等,这种新型客轮虽然体积比花尾渡小,但安全性比花尾渡要高很多。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陆路交通变得非常发达,花尾渡这种效率低、安全性较差的出行方式已经被淘汰,花尾渡也成为历史文物被展示在博物馆里了。(梁秋湄)

新闻推荐

清单式管理整治难点问题 藤县聚焦百姓关切推进“四城联创”

本报讯在“四城联创”工作中,藤县坚持“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要求,践行“马上就办、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精...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