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肉桂在历史上远销世界各地,深受各国民众喜爱,产量一度雄踞广西榜首,如今,梧州的肉桂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仍排名区内前列 梧州肉桂 香飘世界
采写:记者 陈素雅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尝到了可口可乐。但令他们疑惑的是,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饮料为什么有股药味,为什么洋人会如此喜爱?其实,这股药味正是中国桂油的味道。
相传早在数百年前,载着满船特产的中国商船出航南洋诸国,途中海浪翻滚,船上人员晕船呕吐,有人拿出了一个小罐,给晕船者每人分了一点金黄色的油。服下数分钟后,晕船者呕吐即止。这神奇的药油,就是以肉桂树桂皮桂枝蒸馏过滤所得的桂油。
根据藤县史志记载,梧州出产的桂油在清代光绪年间就已畅销港澳地区,并流传到世界各地。
千百年来,东西方贸易的主要载体——香料出口,成就了广西肉桂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广西之所以简称为“桂”,据说是因为自古以来这方宝地盛产肉桂。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梧州地区大力发展经济林,肉桂被列为重点树种,在藤县、岑溪等主产区涌现出肉桂种植千亩村、万亩乡镇,藤县更是获得“广西肉桂之乡”的称号。截至2018年,梧州市的肉桂达到87万亩、年产干桂皮1.5万吨,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占据区内前列地位,成为广西独树一帜的肉桂产地。
1.肉桂之香飘海外
肉桂树,乾隆四年(1739年)编修的《岑溪县志》记为“桂木”,从桂木上剥下的树皮称为桂皮。清末,宗仁小学编写的《岑溪县乡土历史地理教科课本》有着“贵品桂油间有出售”的记载。当时,肉桂在梧州所辖的岑溪、藤县、苍梧、蒙山等地均有规模种植。肉桂造林后5年至20年,可采剥桂皮,桂枝、桂叶经过蒸馏可制成桂油。桂皮、桂油是药物、化妆品、美酒和食用香料的重要原材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肉桂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林种之一;肉桂产品所产生的特产税,也曾是梧州市下辖县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藤县天平镇,自清朝起就开始种植桂木。藤县肉桂协会会长陈祖高从小在天平镇龙胜村长大,在他的少年时代,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几亩祖传的肉桂林,这些肉桂林就是当地农户的“提款机”。每年春秋两季采收期,家中青壮年结伴入山,每人一天最多能收割百余斤桂树皮。这些割下的树皮经裁边后生晒,就制成了桂皮,再送到供销社或土产公司收购点出售。村民家中的日用物品,就是通过这一担又一担散发着浓郁芳香的桂皮换回来的。
“肉桂是我国著名的天然香料和名贵中药材。自古以来,‘参、茸、燕、桂’四宝齐名,肉桂集食用和药用价值于一身,藤县的桂皮桂油是传统出口创汇商品,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陈祖高对肉桂有着深厚感情。他介绍说,1999年是藤县肉桂种植面积最高峰时期,种植面积达39.1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54.1%,也撑起了广西全区将近三分之一的肉桂产量。为此,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授予藤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肉桂之乡”称号。而在当时,整个梧州的肉桂产量也排在了全区第一位。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广西八角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建议的函》,藤县、岑溪、苍梧全境,蒙山的陈塘镇和黄村镇,长洲区长洲镇,万秀区夏郢镇等地,被列为广西八角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
2.效益不佳面积减
藤县作为肉桂主产区,也曾遭遇过多次波折。1993年至1994年,一种不常见的肉桂“枯枝病”(俗称“桂瘟”)袭击梧州市,导致大批肉桂林枯死。为了做好防治工作,当时藤县发动科研人员及农民种植户共同参与,对全县超过四分之一的肉桂林开展病虫害防治,从而保证了肉桂产业的健康发展。
肉桂林保住了,肉桂的价格却未能“保值”。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肉桂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维持在每吨6000元至7000元左右,令广大农户种植肉桂的积极性受挫。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远远超过在家护林采桂,这导致肉桂产区良种选育的工作近乎停滞,大片肉桂山林更因疏于管养而丢荒枯死。近十年来,梧州市基本没有新造肉桂林,甚至部分肉桂林被采伐后改种其他树种,全市肉桂种植面积出现了萎缩。其中,藤县的肉桂林面积最高峰期时有近40万亩,到目前仅保存约30万亩,种植面积减少了23%。
梧州市八角肉桂联合会会长韦醒松分析,受销售信息不畅、国际上部分采购寡头长期把持销售渠道等因素影响,导致梧州种植肉桂的农户没有定价权,因此农户种植肉桂的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梧州市的肉桂加工产业比较落后,产品仍以桂皮、肉桂油等原材料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综合开发企业更少,因此综合效益低,这进一步造成原材料销售价格低迷。
为了广开销路,近年来,梧州、肇庆等地的肉桂销售大户频繁互访,商讨寻找让肉桂价格回归理性的办法。
3.但愿肉桂再逢春
看着大片肉桂林地处于丢荒状态,如果通过协会和加工企业统一流转承包权,是否能让肉桂再飘香万里?
自上世纪90年代毕业后,陈祖高曾多年从事以肉桂制作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生意。2015年,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肉桂种植户成立了藤县肉桂协会,发动种植户和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带动肉桂区域产业的发展。藤县肉桂协会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肉桂原料林示范基地项目,吸纳了90多个肉桂种植大户加入,覆盖藤县天平、金鸡两镇3万亩肉桂林。协会把荒废的肉桂山林集中经营、统一管理、集中采收,以解决农村中青年劳力不足的问题。
按照农户传统的取皮方式,平均每亩肉桂每季取皮产值在600元以下,不少农户宁可放着桂皮不采而外出打工。如今,肉桂协会指导农户采用提前从肉桂根部开始“断水储油”的环切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树皮中的桂醛,使其品质更好售价更高。采用新式环切法后,每年两季的取皮,产值达到每亩800元至1200元,这提升了农户改造低产肉桂的信心。而且,协会采取集中统一采收方式,这也能提高肉桂原料的品质,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从而提高肉桂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藤县肉桂协会还通过龙庆科技公司引入资金,以并购重组的方式盘活不良的肉桂加工企业资产。陈祖高说:“广西特有的资源造就特有的产品,特有的产品应带来特有的市场。”
藤县林业局局长陈北全也认为,企业做好肉桂选种育种、栽培、采收、加工、研发、销售等全产业链一条龙开发,树立自己的品牌,增加市场占有率,是振兴肉桂产业的必由之路。藤县乃至梧州肉桂已有相当种植规模和初加工基础,再不能走“砍了竹子让别人编筐、挖了矿石让别人炼钢”的老路子。企业要立足长远发展,只有加强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把深加工搞上去,把产业链做起来,才能把产业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农发行梧州分行积极履行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责,采取五项措施全力保障收购资金足额供应,有效发挥了粮食...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