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的变迁 杨琼凤
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藤县的我,对房子的变迁感触很深。三十多年住过不同类型的房屋,从泥巴建筑的瓦房子,到钢筋水泥房,再到现在的商品房,随着时代的变迁,房子也越来越牢固,越来越舒服。
接地气的瓦房子
小时候,我家住的房子是爷爷在上世纪80年代前建造的,是砖木结构的双层楼房,第一层是泥巴地板,二层是木块楼板。刚进大门的是底厅,中间有个小厅,两旁分别有一个侧房。在小厅的一侧有个木板的楼梯,可以上二楼。二楼的楼板都是用木块铺成的,走在楼上的木地板,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二楼的中间也有小厅,两侧各有一个房间。二楼小厅还有个门通向阳台,阳台也是用木板铺成的,周围还有圆圆的木杆做成的栏杆,栏杆的边上,悬挂着长长的竹篙,是用来晾干衣服的。
从底厅往里走,就是天井。所谓天井,便是露天的空地。天井地势比周边的要低一些,用较为牢固的砖块铺砌而成。天井的两头是厨房,厨房是单层的。天井再往里就是大厅屋,大厅屋是单层结构,显得高雅端庄。厅屋两侧是大房。大房也是双层结构的,大房的二楼,往往用来存放谷物。
瓦房子的特点是接地气凉爽,但是安全性不高。下雨的时候,哗啦啦的雨,敲打着屋顶上的瓦片,很让人担惊受怕。有时候一些瓦片被风吹动了,雨水滴到地板上,家里的桶呀盆呀统统上阵,放在漏水的地方,水滴掉到铁桶里,“滴答滴答”响个不停,让人心里不够踏实。
较为牢固的钢筋水泥楼
上世纪90年代,南梧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路通财通,我家的玉桂可以运到容县销售,所以家里有了一点余钱,家人就谋划建新房子。建房子的地方,地势陡峭,但是通过用钢筋水泥打柱子夯实基础,陡坡的地方设计了两层地下室,搭平地基,正屋又盖了三层。第一层正屋两个大厅门向南梧二级公路,下车就可以走进家门了;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是一厅三房。新房子成为当时村中第一座钢筋水泥楼。
搬进新房子后,每层楼都建有卫生间,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收割稻谷的时候,可以放在楼顶的平台上晒,减少了每天搬来搬去的功夫,下雨时也能及时用薄膜把稻谷盖住。钢筋水泥楼没有瓦房那么通透,夏天要开着电风扇才能入睡。
温馨舒适的商品房
婚后,经过我们俩夫妻十几年打拼,终于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房子顺利装修好了,有了一个自己的温馨小窝。有了大大的衣柜,可以把衣服一件件挂在衣架上,减少褶皱;有了两个小书架,自己的爱书有了摆设的地方;客厅安装了纱窗,把蚊子挡在了门外。家里安装了空调,夏天的时候,可以把炎热抛在门外。
房子越变越好,生活质量也一天天提高,从房子的变迁中,我感受到了发展和变化。家乡的亲人们也都住上了钢筋水泥楼,房子也装修得很时髦;也有很多乡亲们从村里搬到了城里,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在县城的小区中行走,经常会遇到熟人。市场上有丰富的食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天天在家烹调出各种各样的菜肴,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如今每天就像过年过节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艳虹通讯员黄超光)9月5日,2019年梧州市首届园林绿化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在玫瑰湖公园举行,梧州市及藤县、岑溪等地...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