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身脱贫带头人 2016年,金鸡镇大坟村卢丕强还是 “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员。通过努力,他的家庭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而身为党员的他,以带领村民脱

梧州日报 2018-07-22 13:04 大字

吴孟珊

“我一个人脱贫只说明我不贫困了,只有大家一起脱贫了,我们的村才能摘帽。”这是金鸡镇大坟村卢丕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总有种深深的信仰。

大坟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地处丘陵,自然环境较差,全村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30个村民小组,全村1463户56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5户524人。该村2016年实现12户57人脱贫,2017年实现76户318人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各项指标达标,实现脱贫摘帽。

而在两年前,卢丕强还是 “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员。他的家庭有5口人, 2个孩子上大学,他和妻子以及年迈的母亲在家。身为党员,他为自己的家庭情况忧虑,同时看着自己成长的家乡披着贫困的外衣,朴实的村民们在困苦中挣扎,他暗下决心争取自己早日脱贫并且带领村民脱贫,以此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

2016年,帮扶干部姚业深多次到卢丕强家宣传金融扶贫政策,跟他讲解小额信贷的申请条件、用途等详细信息,并结合他家实际情况、年度计划等,帮他做了一份自主经营和委托经营的利弊分析。最后,卢丕强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做了决定,向当地信用社申请了委托经营贷款,每年4000元的分红可用于发展种养。同时,依托村助发冬瓜合作社的优势,他多次向专业人员学习黑皮冬瓜种植技术。掌握了相关技术后,他开始在村中种植黑皮冬瓜2.5亩,获得纯收入1.5万元;同时养鱼塘13亩,获得纯收入7000元。

儿子卢国华、女儿卢冰用自身行动响应着父亲。因是贫困生,可以享受助学金补助,但是他们的表现很优秀。在生活上,他们省吃俭用,申请学校勤工俭学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力更生”;在学习上,他们勤奋好学,多次获得优秀奖励,女儿卢冰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儿子卢国华曾获得院级创业比赛和摄影比赛优秀奖。在家庭教育和熏陶下,他们继承了有爱心、乐奉献的优良品质,经常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志愿服务,卢冰更是获得“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现在,卢国华毕业了,并且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儿女用自身的行动和能力助力家庭脱贫。

通过自身的努力,卢丕强户在2016年迎来了家庭的一次重大转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们终于脱贫了,不再是别人眼中的贫困生,感觉能自豪地和别人站在一起了。”卢国华和卢冰经常对父亲如是说。

脱贫后,卢丕强不忘初心,时刻牵挂着未脱贫的乡亲们,立志带领大家共同摘掉贫困的帽子,携手走上致富之路。他利用晚上空余时间,多次到其他贫困户家庭中,分享脱贫致富的经验和做法,鼓励他们结合实际发展种植养殖,以增加家庭收入。他身先士卒,在2017年养殖鱼塘13亩,同时租5亩水田来种植黑皮冬瓜。在种植过程中,他雇用了5户贫困户进行田间管理,每户从中获得工资性收入约3000元,带动了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在以奖代补政策的奖励下,在卢丕强的示范和鼓励下,越来越多贫困户开始放开胆子发展种植养殖。2017年,全村67户贫困户申请了以奖代补种养项目,获得10多万元的奖补,同时增加了贫困户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

“热心”“为群众着想”这是村民对卢丕强的评价。在2017年村两委换届中,卢丕强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牢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初心和使命,多措并举,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大坟村脱贫摘帽各项工作。

经过层层审定,大坟村被认定脱贫摘帽。当大坟村被宣布脱掉“贫困村”帽子的时候,卢丕强站在村口,看着来往的车辆人群和大片的田地,喜笑颜开。

新闻推荐

中和窑:记忆与回归

本报记者张天韵文\图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中国古代陶瓷以及“陶瓷之路”对西方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得“瓷器”...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