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德村觅古风
老房上精美的灰雕。朱家祠堂整体结构保持较好。黛瓦青墙,精美而独特。
吴献凤/文 欧伟文/摄
五月已醒,揽三分朝霞,结伴出行。悠悠风来,阳光似水,用心聆听泥土灵魂的呢喃蜜语,窥探乡间原汁原味的秘密。
藤县濛江镇双德村的朱家祠堂,是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因披着朱熹后裔宗祠的神秘色彩而吸引着我们。宗祠位于村子中央,坐西向东,总面积约两千平方米。整座宗祠黛瓦青墙,建筑结构精美而独特。
祠堂正门横额上赫然写着“朱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院墙内雕梁画栋,仰视白壁,一幅幅百鸟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似展翅翱翔,有的似莺歌燕舞,有的似鸳鸯戏水,有的似孔雀开屏,其动静翔憩,姿态各异,逼真可爱。除了百鸟图案,还有姜太公钓鱼、状元及第、八仙贺寿等精美图案,其画工精良传神,寓意吉祥。这些墙雕图案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祠堂的主体,分前厅、拜亭和神龛三部分,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前厅和拜亭之间有屏风相隔,屏风的两扇门上分别写着“加官”、“晋爵”四个显眼大字。厅内两壁挂有“朱夫子家训”、“朱夫子家政”和“朱柏虚治家格言”三幅镜屏以及古代各级政府所赐的功名牌匾。
我对左面墙上悬挂的三幅镜屏犹感兴趣,观其外表,白字黑底,如古时篆刻的石碑文。工整、娟秀的小楷便于朱家后人阅读传颂,我想这应该是朱氏先人希望朱家后世代代相传,传承朱氏“家训”、“家政”、“治家格言”的优秀家风。细读其中内涵,讲述的是治家创业、为人处世之道。上至“君仁、臣忠”,下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对师长要以礼相待,交朋友要讲诚信,族人之间和睦相处,勤俭节约,扶难济贫。家政植德,身处高权富贵时不忘根本,要亲和、友善、谦恭;身陷贫困卑微时不卑不亢,需将勤补拙、奋起直追……朱氏家训传递出的忠孝诚信、淳朴和谦品质,难怪朱氏家族代代相传,人才辈出。
怀着敬畏之心走出朱氏祠堂,漫步在洁净的乡间小路上,和大多数乡野村落一样,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祥和宁静,就连吸入肺腑的空气都那么新鲜甜润。环视四周,小村庄三面环山,东偏南面为田地池塘溪河。村中居民以朱姓为主,据说为朱熹的后裔,历三百余年十九世代,族人超过一万人。经过之处,几家半新庭院,后院种植着一些果树、藤蔓。此时正是枇杷成熟时节,黄澄澄的枇杷压枝低,好几丛伸出院外,挂在矮土围墙上,路人伸手便可摘采。
行至一段路,几人内急,于是随意拐进一门庭院。这家庭院宽阔,院里一条干净的土路蜿蜒曲折,两旁的花草果树繁茂,倒有几分“曲径通幽处”的韵味。篱笆门旁种着两棵四季桂,枝上米粒大的桂花簇簇拥拥,竞相开放,淡雅的清香飘满整个院子的上空。女主人热情好客,清楚我们的来意之后,指明地点便让我们自便了。
半晌,大家在院子里欲与主人告辞时,爽朗的女主人转身进厨房,捧着一簸箕热腾腾、碧莹莹的艾叶糍粑。艾叶糍粑是我们家乡人极爱的一种小吃。万物荣发的春季,篱墙边,小路旁,院子里,到处可见艾叶碧绿鲜嫩的影子,将新采摘下来的艾叶洗干净、蒸煮、剁成艾叶泥,把艾叶泥揉进糯米粉里便可做艾叶糍粑了。艾叶糍粑香甜软糯,散发着艾叶特有的清香,只要轻轻咬上一口,便可把整个春天的味道吃进嘴里。友人都喜爱这艾叶糍粑的味道,客气几句后纷纷伸手拿,那满眼馋嘴相真的不可细说,一再向主人家道谢。主人见我们吃得甚欢,也异常开心,一路相送至院落门口。
日已升高,我们匆匆背上行囊,又将奔向下一个采风地点。站在村口,我忍不住回头遥望,气势恢弘的朱氏祠堂沐浴在金光中,更显辉煌!村落旁,桂花树下,热情好客的女主人牵着孙儿不停地向我们挥手道别。朱氏祠堂的光辉洒在他们的身上,显得生机盎然。
新闻推荐
■法治实践本报藤县讯“想不到戒毒所同志这么关心我们的生活。”近日,广西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各大队党支部书记来到藤县、濛江等地,对困难戒毒人员家庭进行了走访,让家人感到既意外又感动。支书们向...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