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中和村的村子,曾经盛产精美的瓷器,专家推断大约产于北宋后期,延至宋元之际,盛于南宋时期,制作工艺的水平,足以媲美同期景德镇的陶瓷,这就是中和窑青白瓷。
在广西藤县,位于县城南面约公里北流河拐弯处,一个叫中和村的村子,曾经盛产精美的瓷器,专家推断大约产于北宋后期,延至宋元之际,盛于南宋时期,制作工艺的水平,足以媲美同期景德镇的陶瓷,这就是中和窑青白瓷。
足以媲美景德镇的千年瓷窑
蒙子奇/文
中和窑瓷窑始止于何年何月?精湛的技艺从何而来?如此规模和精美的陶瓷,因何史料中没有记载?它们是本地使用,还是向外特供的珍品……
一个个谜团,只待专家来回答。
建在瓦片上的村落
中和村俗名“老鸦塘”,位于藤县县城南面约公里北流河拐弯处,方圆两平方公里范围内满是陶瓷匣钵的碎片。进入小村,不时地发现这里的农家小舍的墙脚是用厚厚瓦片砌成的,我们推算一下,估计这些老房子,最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用瓦砌墙,让笔者开了眼界。瓦片上面还清晰可辨一个个“伍、黄”等众多的姓氏和一些数字和特殊的符号。瓦片上烙下的姓氏,是特供用户事先订制的标记,还是窑工“计件”计薪的依据?谜底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掏出相机和手机,唯恐疏远了这难得的一片片历史,忘情地拍摄起来,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村中里的每一条老巷,低头一看,就是一段历史哟。这可是我唯一见过的用瓷器碎片铺就的街巷和通向河边的小码头。它们当中,有的已经被人用水泥铺住了大半的腰身,但用心观察,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它银蛇一样修长的身影,活在历史的回照中,在时空的空间里。
作为村外来客,我们轻轻的脚步声,生怕惊动了地下的古迹。人往北流河边走,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当年中和窑的发掘现场。我捧起这穿越了上千年的陶瓷碎片。我无法追问这由兴而盛、最终湮灭于岁月长河的中和窑,无法知晓它经过了怎样的挣扎,有过怎样的创伤,我也无从知晓它是成了战争的牺牲品,还是社会进步的弃儿,我只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这样大规模沉睡在漫山遍野的松林里。
目睹中和窑遗址,一步步行来一步步离去,遍地重叠的千万块陶器碎片、匣钵,好似在轻轻地怀想当年的荣光、述说有过的辉煌、诉说埋没地下的隐痛。追本溯源,感叹它的前身今世,这是怎样的经历啊,轻轻扒开泥土,抽出一块块有历史感的破碎陶片;小心地触摸每块陶片,纹路依旧清晰可辨——考古学家们时断时续近年的调查,对其高超工艺、瓷窑来历、兴亡原因等,仍是初揭冰山一角。
沉睡千年的邂逅
中和窑的发现,始于年的一场暴雨。当时洪水冲毁了不少民房,近千年中和窑瓷窑遗迹初露峥嵘,现出了尖尖角。
无疑,那场暴雨,对许多地方和许多家庭而言,是一个灾难;对于深埋地下的中和窑而言,却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迅速成为文物普查的一个宠儿。
考古学家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和村,于年和年对窑址进行了两次试掘:结论是中和窑的构造是斜坡式龙窑,最长.6米,宽3米,遗址范围长达两公里,宽有半公里。现在仍可见多处由瓷器碎片、匣钵堆积拱起的“小山”,从山脚蔓延到山顶。
考古学家同我们一样,惊喜地发现,触目可见满是匣钵的农舍墙壁、学校围墙……考古专家小心翼翼,生怕脚步一重,就“惊醒”了遍地散落的历史文物,担心惊飞了中和窑的春梦。
走得越深,挖掘得越广,考古学家的好奇心愈重,问号也打到了脸上。这些珍贵的文物怎么就漫不经心地沉睡着?沉睡的古迹,那么多年以来,就这样与村民朝夕相处,与小村融为一体,仿佛时光仍停留在千年之外,谁也不招惹谁。
从考古学家挖掘掌握的情况看,就地掩埋,也许就是当年最好的保护模式;就地掩埋,也许是有心,也许是无意的作为。出土的瓷器极其丰富,各种瓷器标本、印花模具、窑具等近件,只有极少数成品,基本上都有残损。这才是残缺之美。出土的瓷器以青釉为主,白釉次之,有碗、盘、杯、壶、罐、灯、枕、腰鼓;还有匣钵、垫托、模具……
试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件对窑址烧造年代断定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飞鸟花卉印花模具,背面刻有“嘉熙二年戊戌岁春李念龙参造”年款。在一号窑火膛附近出土的数枚铜钱以元丰、元祜为多,多个证据环环相扣,证实了中和窑烧造的年代约始于北宋后期,延至宋元之际,盛于南宋时期。
残缺掩盖不住美
对中和窑的文物保护和方案和措施渐渐出台。
年7月日,中和窑被确定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立起了水泥牌的保护标志;年8月日,明确划定在北流河东岸,南起芝麻坪,北至黎山口;西从北流河至东山村纵深约0.5公里,总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范围和重点保护区,并作为建设控制地带;年3月5日,这个已经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方,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饱经沧桑的中和窑,终于着上了“护身符”。
中和窑,你的残缺之美,是幸还是不幸?
在一回回轻轻的触摸中,我轻轻地问,静静地想。我也在等待,历史,最终能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答案 。
今日的中和村,注定因为中和窑而变得不普通,喜欢历史和醉心瓷器的人们,注定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说不定,这个“老鸦塘”,摇身一变,就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一个寻找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我迈着一半轻松,一半沉重的脚步,侧身上了小车,心中却始终想再多看一眼这里的一景一物……我由衷地祝愿这个活了上千年的“文物活化石”,能够有朝一日,成了广西最美丽动人的一道风景,成为广西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张名片。
新闻推荐
动机、轴承组装。 当天,藤县中等专业学校举行2016年级新生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检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苏杰生 摄
技能大赛月2日,学生在动手操作汽车发动机、轴承组装。当天,藤县中等专业学校举行年级新生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检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苏杰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