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兴衰茶船道 风云变幻写传奇 本版图片由 记者 何鎏 摄

梧州日报 2021-05-20 10:10 大字

精品佳作呈现三大特点

覃成号 (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漓江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茶船古道》,是近年来我读到的一部关于梧州六堡茶文化、梧州历史文化的精品佳作。这是一部梧州特色非常鲜明,兼具史料性与可读性的优秀科普读物。这部著作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筚路蓝缕,填补空白。对于茶船古道的研究,《茶船古道》一书出版之前,是碎片化的。《茶船古道》是梧州社科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研究茶船古道的集大成著作,填补了茶船古道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是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茶船古道》向我们呈现了古道的基本情况、发展轨迹,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含义。书中旁征博引自明代以后的典籍,尤其是晚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籍。内容很丰富,涉及茶船古道各个方面。

三是言之有据,文史兼具。我更愿意把《茶船古道》当成一部学术著作来读,因为它引经据典,以史实为依据,而不是“演义”,尤其是引用了很多历史图片,不仅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图有真相。

文笔优美令人酣畅淋漓

杨浩 (市委网信办副主任、《茶船古道》编委会副主任)

翻阅《茶船古道》,让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欣喜。《茶船古道》大量使用历史照片和现场图片,结合文献资料,使得科学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而成稿成书,填补了梧州六堡茶对外宣传的一项空白。

二是感触。感触成书不易,时间跨度大,工作量大。感触笔者敬业尽心。同时,本书海外采访行程万里,作者们不辞辛劳,在短时间内,辗转多国和地区,采访百余位茶人,这本书很及时,因为很多茶人年事已高,若不及时采访,很多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就有可能拿不到了。

三是享受。翻阅《茶船古道》这本书,你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跟随作者的脚步,行走于茶船古道沿线国家和地区,感受他们的风土人情,聆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老茶人的六堡茶故事,了解六堡茶及文化在这些区域的推广发展,体现出该书作为历史文化类学术书籍的专业水平。同时,我也为作者优美的文笔所吸引,全书57万字看下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茶船古道题材的第一部专著

吴平 (梧州海关四级高级主办、广西六堡茶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

当我拿到这本特点鲜明、印刷精美的《茶船古道》一书,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与几年前的报道内容相比,有了许多改进,比如在前期的报道中,一些采访对象介绍的事件线索,如今在书中增加了不少文献资料佐证,所以说,如果几年前的报道内容是一块美玉的话,那么今天这本《茶船古道》就是由美玉雕琢而成的精美物器!这本书也是关于茶船古道题材的第一部专著,意义非凡,可喜可贺。

纵观《茶船古道》全书,其宗旨可以概括为,为六堡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文化支撑。这个定位宏大,对加快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完全可以说《茶船古道》这本书是集六堡茶茶船古道研究之大成的一部著作,为六堡茶抢占茶船古道之茶文化制高点赢得先机,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者们及为这本书作出了贡献的所有人,都是十分可钦可敬的。

多视角多层面呈现出口历史

于翠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市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

茶船古道是六堡茶的一张文化名片,是以茶叶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线性文化遗产。在《茶船古道》出版之前,相关学术著作田野调查少之又少。这本书的出版,从策划开始我就很期待。

《茶船古道》的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茶船古道的实物遗迹较少,很少有客观权威的文献资料。该书通过挖掘茶船古道历史轨迹和六堡茶历史文化,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二是通过该书,可以多视角多层面了解六堡茶出口东南亚的历史进程,为各界学者研究六堡茶文化提供参考。三是通过茶船古道的文化传播,让六堡茶更加鲜活,提升了六堡茶的文化品位,提升了梧州的城市影响力,把茶中“黑宝石”六堡茶推向全世界。

书籍脉络清晰故事感人

董燕 (梧州学院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农学副教授)

作为六堡茶文化的鸿篇巨著,《茶船古道》脉络清晰,从不同视角和领域,描述了六堡茶的种植、加工、功效及应用、工艺改良、产品包装及运输、发展历程,也叙述了六堡茶历史品牌的品质特点、国内市场拓展、出口外销的历程。

作者饱含家国情怀、乡土情怀,通过一个个六堡茶人的感人故事、生动的人物描述,剖析了茶船古道深厚的历史意蕴和现实意义,便于读者探究六堡茶沿西江走廊到广州、下南洋的运输通道,成为侨销茶的历程,以及今天发挥六堡茶茶船古道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现实意义,也为我们今天如何挖掘、培育六堡茶文化,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六堡茶提供科技支撑,为拓展六堡茶海外市场,指明路径和方向。

演绎人情世风茶事的沧桑

傅家宝 (市图书馆馆长)

茶船古道和六堡茶密不可分。六堡茶此起彼伏的命运与南洋华工的兴衰,通过一条茶船古道,紧紧连接在一起。鸦片战争前后,大批两广人下南洋谋生,大量华工进入南洋各地后,主要从事体力工作。这是一段充满辛酸与血泪的历史。无法割舍的乡情,写就了梧州六堡茶向海外输出的雄伟篇章。一部茶船古道史,就是南洋华工的兴衰史,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割舍不断的情结。穿越岁月的烟云,有形的古道与无形的心路交织,演绎着人情、世风、茶事的沧桑。

当前,在梧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553311”文旅工程的提出和践行,更为梧州茶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茶船古道》一书应时而出,深入挖掘六堡茶的文化底蕴,提升梧州茶文化内涵,对增强梧州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做大做强茶产业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谢加仕 (梧州中茶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茶船古道》从六堡茶起源制作品饮运输和传播等角度进行叙述,在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采访,拿到了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最终成书,该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充分反映了历史上六堡茶的产销情况,很多是首次披露出来,让人耳目一新,为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六堡茶提供了一个途径,为六堡茶宣传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堡茶也叫侨销茶,黑茶类杰出代表,因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而得名,在华侨地区广受欢迎,主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和澳门,曾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茶船古道留下了很多故事。该书对这些故事和历史进行了还原,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栩栩如生,为宣传六堡茶文化添上浓厚一笔。

一部较为权威的工具书籍

何志强 (市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梧州茶厂原党委书记)

《茶船古道》一书出版发行,弥补了中国六堡茶流通史与对外文化传播的空白,是六堡茶文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介绍茶船古道文化权威的工具书。

本书编撰者通过充分搜集历史资料,并沿茶船古道线路走向一路追踪探访,对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进行抢救性采访记录,形成了第一手材料,准确地复原六堡茶外销的通道,是迄今为止介绍六堡茶茶船古道文化较为权威的工具书籍,填补了中国文化茶流通史的空白,有助于促进六堡茶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把六堡茶打造成为壮美广西的文化符号提供了参考坐标和文化支撑,具有存史、咨政和启智的积极作用。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章节环环相扣。论述深入浅出,标题整齐对仗,内容脉络清晰,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群众都能轻松阅续,有助于推动六堡茶产业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品读出文化符号与文化传承

吴运兴 (梧州商贸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市作协名誉主席)

这部鸿篇巨制以章回小说般的写作形式,通过人物专访获得翔实的史料,运用长焦镜头一般捕捉茶船古道的一些重要的细枝末节,艺术地把这条曲折绵长、颠簸数千里下南洋、维系茶乡与在外漂泊华人矿工的茶船古道丝丝缕缕联在一起,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作者们的独具匠心。

通读全篇,读者在了解茶船古道起源、盛衰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知道六堡茶在这段历史长河演变中的地位,更能呈现当时茶农、茶工、茶贩的生活境况及香港、澳门茶楼酒肆的繁盛。当然,更重要的,是品读出了六堡茶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传承。

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我认为,要把六堡茶产业做大,根源在于培植更多的消费群体,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茶。六堡茶产业要做大,一定要抱团发展,健康发展,这才是王道。

六堡茶爱好者 进阶的必修课

刘春晖 ( 《六堡茶微刊》主编)

《茶船古道》这本书文笔生动、图文并茂、史料翔实,它以茶船古道作为内容的主线,聚焦于历史,把许多珍贵的资料串了起来,给我们还原当年六堡茶如何通过茶船古道运往海外的壮美画面;同时引导我们置身于茶品之外,从历史的角度,更全面和客观地看待六堡茶的发展历程,值得反复阅读。

学习茶船古道的历史文化,是每一位六堡茶爱好者进阶的必修课,而阅读这本《茶船古道》就是绝佳的途径。

书中大量的历史资料、田野调查,以及茶船古道沿线一路的追踪探访,对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进行了抢救性的采访记录,书中内容丰富、饱满,阅读起来十分轻松,因为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真实故事穿插其中,不同的人、不同角度,不同年代,不同故事,使得整段历史更具感染力,这是一本用心之作。

题目可以汇成“茶船古道诗”

毛廷贵(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茶船古道》正式出版,这真是一件大喜事。

翻看这本史料翔实、设计独特、装帧精美、有57万字的书,感觉到其有几点与众不同的价值。首先这是梧州第一本全面研究茶船古道的书,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介绍茶船古道的前世今生、贸易线路、影响的范围等,具有权威的工具书作用。其次是故事引人入胜,通过讲述者之口带读者从六堡茶的源头一路下广州出南阳,很有现场感和亲切感。再次是文学价值高,可读性强。随手撷取的章节题目,就能汇成一首优美的“茶船古道诗”,让人深深感到作者古诗词造诣很深,把六堡茶之“雅”写了出来,朗朗上口,令人过目不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都是第一手资料,使这本书具有重大的存史作用。

新闻推荐

六堡茶茶虫至少有两种 国内首次对六堡茶茶虫种类进行鉴定

本报讯(记者朱元冬通讯员吴平李小青曹志刚)六堡茶是梧州传统特产,这种茶叶在合适的环境下,会吸引依靠进食六堡茶叶为生的昆虫...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