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挖掘出梧州文化的根脉 小记梧州学院图书馆馆长王建军教授

梧州日报 2021-05-19 06:59 大字

本报记者吴小华通讯员李咏蘅

一件件发黄的古籍、一张张从石碑上拓下的碑文、一份份珍稀的杂字……这些文献都记录着粤桂毗邻地区历史上的痕迹,它们就像一颗颗蒙了尘的明珠,等待着人们去发掘。而梧州学院图书馆馆长王建军教授,就一直致力于搜寻这些民俗材料。

历尽艰辛找寻散落资料

“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这是王建军严谨治学的宗旨。为了获得更多珍贵的材料,王建军和他的团队经常深入山野地头,足迹踏遍梧州、玉林、贺州、肇庆、广州等地的文献调查点,涉及20多个县市、50多个乡镇,以及众多自然村。他通过走访村落农民、各类行商坐贾、民间古籍文献收藏者、重要市县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搜寻到了很多珍贵的材料。“通过走访获得的民间古籍,对于我来说弥足珍贵,我从小就对语言文字很感兴趣,它们在我眼中就像诗歌一样优美。”王建军说。

2015年的一天,王建军和妻子去玉林收集一份杂字,忙到晚上8点才返程。因为天色已晚,他们只能开车跟着导航在大山里七拐八拐地走着。“我们不熟悉路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路上也没有什么车辆经过,我们真怕一不小心车就窜到马路对面,从山上掉下去。当时的心是悬着的,直到晚上11点回到家后,才安下心来。”王建军说,“但是,从玉林得到的那一本杂字非常有价值,途中的艰辛,都算不了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建军和团队经过努力,目前已收集到各地不同类型的多种杂字,其中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华语地区杂字165册,这批文献为研究地方方俗字词和民俗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已将第一批征集到的101册岭南杂字作为前期成果出版了《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集刊》,剩下64种及调查到的130余种(正在征集)杂字将以续编形式出版。同时,他们又牵头收集和整理山西杂字,已经出版《清至民国山西杂字文献集刊》。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

除此之外,王建军和团队还搜集了一些红色革命资料,准备做一个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文献陈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能够见证这一伟大时刻,我感到非常光荣。在未来,我会继续致力于研究粤桂毗邻地区的文化。”王建军认为,目前学术界关于粤桂毗邻地区的杂字、碑文等领域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不够深入,梧州的历史文化还没有被人完全发掘出来。

“梧州所有的文化源头都来自水,千年古城也是因为水上交通枢纽而兴起的。但无论是骑楼城文化、龙母文化等,这些都不能作为梧州独一无二的文化标志。”他说,“一说到井冈山,我们就能想到红色革命文化,一说到广东梅州,我们就能想到客家文化。那梧州文化的特色在哪里,它的魅力在哪里?”王建军想做的就是把散落在粤桂毗邻地区的材料找到并凝练出来,从中挖掘出梧州文化的根脉,这也是他收集资料的意义所在。只有收集到详细资料,才能通过它的历史发展轨迹研究出梧州的地标文化,从而完善本土文化建设。“目前我还处于粤桂毗邻地区碑文、杂字等材料的收集及整理材料阶段,以后还将不断地深入研究。”王建军说。

新闻推荐

梧州 新增2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本报梧州讯(记者/潘登通讯员/祝琳)近日,记者从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该市有22家企业通过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发...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