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 闲 言
闻《茶船古道》出版,深为之高兴。梧州日报社四位资深编辑记者呕心沥血,合作完成了一部六堡茶文化研究的力作,可喜可贺!
对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著述过程,我不敢妄言有所了解。几位作者研究选题时,我曾有幸获邀参加座谈,虽然未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但出于对六堡茶的喜爱,更为他们的敏锐眼光、严谨态度和担当精神所折服,极力赞成把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做起来。随后,他们的调查采访过程我也多有关注,部分文章还有幸先睹为快,读来颇有品饮六堡茶之感,朴实无华却又富含韵味,诸味纷呈而又难以言表,所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溯一二十年间,六堡茶走出曾经一度的沉寂,强势回归,声誉日隆。与此相伴,对六堡茶的研究也日渐兴起,梧州茶界、学界蔚为风尚,成果可观。百卉千葩之中,《茶船古道》可谓独树一帜,源流并考、博观约取;更选取近代史上华工“下南洋”带动“侨销茶”兴起作为切入点,多闻阙疑、阐幽发微,由一个个历史断面揭示了茶船古道形成的深邃历史背景,展现六堡茶风行海外的恢宏场景。
穿越历史烟云,回到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的南洋各地的矿山和种植园,对于数以百万计的华工来说,一壶茶(当然不仅仅是六堡茶)既是维系基本健康、求得生存机会的现实所需,更寄托了无限的乡思乡愁,直至成为消磨不去的故园情怀与记忆。毫无疑问,这段延续上百年的华工“下南洋”历程是一部血泪史,而早已归于岁月深处的茶船古道,同样充满血泪辛酸,从一个小角度折射着特定历史阶段里国家、民族和同胞的命运沉浮。由是而观之,今天我们可以气定神闲地品饮六堡茶,品读茶船古道的故事,那份看似风轻云淡的愉悦却始终透射着历史的厚重感。
一款茶,百人可以品出百种韵味,这是茶的奥妙;一本书,千人可以读出千种感悟,这是文化的魅力。《茶船古道》以六堡茶运销的时空维度为脉络,将其商品属性和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赋予了更深刻的意蕴。恒者行远,思者常新。书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章节乃至细节的叙述,都建立于史实和第一手材料,而同类或相类的资料却铺陈出不同的意境,不仅还原历史风貌,更阐发了博古通今的新见解,从而展现了作品的独到之处。贤者言:板凳愿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治学之道,要有热情,更要有执着与专注,下得一番苦功夫。《茶船古道》的几位著者,都有着丰富的媒体经历与经验,其深究以求真相、深思以出新意的职业思维特点,在著作当中就可以品读出来。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在为学之道上又有着鲜明的个性,有成熟睿智的眼光,有沉稳内敛的思维,有张扬奔放的激情,这些个性品格经过碰撞激荡而融汇在一起,便成就了卓尔不群的新高度。
六堡茶,一片有故事的树叶。岁月风霜不仅催化了茶的风味,更积淀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把这些故事发掘整理出来,让它们不断丰富起来、传承下去,当下正逢其时,做好这项工作,有赖于一批又一批有心人、有识之士倾情投入。《茶船古道》出版,是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之幸,是梧州六堡茶文化传承弘扬之幸。
是故,《茶船古道》面世,堪赞堪羡!
新闻推荐
2020年,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GDP增速排名全区第一,其他不少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也在全区第一方阵,可以说,全市经济保持...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