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办工厂起步,历经三十余载的磨砺,梧州的人工宝石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梧州也因此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宝石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璀璨宝石 熠熠生辉
采写:记者 杨苑君
客商游人从梧州西江大桥南岸进入市区,目光总会停留在大转盘那座雕塑上:一双大手稳稳托举三颗流光溢彩的宝石,基座刻着“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字样。
梧州“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美誉不是浪得虚名。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梧州人工宝石年加工、集散、交易量超1000亿粒,稳坐世界人工宝石加工基地和集散地的头把“交椅”。
一粒常见的1克拉圆形切割钻石直径约为6.5毫米,如果把2018年在梧州加工集散的每粒人工宝石串成一串,能绕地球16圈。回望梧州人工宝石的发展历程,从一间校办工厂起步到成为世界级响亮名片,三十余载岁月中,小小宝石让千年古城梧州闪耀出璀璨光芒。
1.荧荧之光始于校办工厂
2019年初夏,当梧州市宝石商会党支部书记宋志彬再度翻起《梧州宝石》这本书,几十年前的旧事又敲响了他记忆的大门。宋志彬认为,人工宝石产业在梧州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这确实不容易。
当初,谁也不会想到,小小宝石折射出荧荧之光,会吸引世人的目光,照亮一代人的“淘金梦”,更让梧州走向了世界舞台。
说起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必先提及香港宝石制造商人崔福明。1982年,改革开放初潮为梧州带来了新的机遇,全市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正在探索中前行。凭着商人敏锐的商业嗅觉,崔福明这次来梧州探亲,还探到了商机:梧州的外商投资项目多数是来料加工,何不在梧州“试水”投资办厂?在亲友的鼓动下,他将在广州的小规模宝石加工厂搬到了梧州,与北环路小学校办工厂合作,设立了梧州第一间宝石加工厂。
《梧州宝石》记录了梧州人工宝石产业从校办工厂起步,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当时分管工作的市领导为了扩大宝石加工业可谓绞尽脑汁,竟然是以“厨工”身份去香港引资!
校办工厂日益红火,在港商崔福明、刘绍祥的努力下,有几名外商想来梧州洽谈扩大宝石加工销售事宜。到达香港后,外商因签证碰到问题,来不了梧州,时间紧迫,对方希望梧州派人去香港商量。
当时上南宁办证来回需要四五天,时任梧州市常务副市长李培燊想到一个法子:他曾在航运部门任职,持有可进出港澳的船员证,证上的职务是“厨工”。市里商量后决定,由李培燊作为梧州工作组代表赴港。途经大产海关过关时,一个关员拿着船员证与李培燊的样貌反复比对,怀疑道:“你看上去真不像厨工。”
虽然经历了一段小波折,但李培燊顺利到达了香港,与港台地区以及泰国的客商达成在梧州扩大宝石加工生产的协议:客商来梧扩大投资,梧州市负责组织技术骨干,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办工厂承接资本开设宝石加工厂。
梧州人勇于尝试、巧于成事的精神,推动了人工宝石加工产业在梧州蓬勃发展:上世纪80年代起,人工宝石产业从北环小学的宝石加工校办工厂发展到20多所学校,形成校园产业群;上世纪90年代,人工宝石加工逐步拓展到全市街道工厂、家庭作坊;进入21世纪,人工宝石产业发展到市区周边县镇,带动城乡,形成了大规模生产。
2.点石成金演绎创富传奇
有人说,那时候,一块石头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有人磨宝石,就有人上门收,勤干就能够赚钱。
有人说,那时候,人工宝石产量多但品种少,产业瓶颈凸显,噪声、废水排放等环境污染突出。
在人工宝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宝石商海里上演了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慨叹或令人扼腕的无数故事,一批批宝石人几经风雨沉浮。
宋志彬回忆道,在崔氏公司的带动下,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有不少粤港台客商带着资金、技术、设备“扎营”于梧州,他们通过培育本地技工,大规模生产加工,短短两三年间,梧州市人工宝石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随后,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员工也“下海”投身人工宝石行业。曾在梧州市政协工作的梁苏佳,变身为从事人工宝石加工贸易的商人,成立东方红宝石公司,担任历届宝石商会的副会长。
梧州教育学院的黄国强从宝石加工贸易起步,建立宝石加工厂,再发展建立生产宝石加工机械工厂,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地扩大,成为梧州人工宝石业界的佼佼者。
作为梧州人工宝石产业第一代的创业者,蒙英让无数从业者心向往之,因为她是一个从宝石加工琢磨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企业家。
这些早期创业时寂寂无闻的人,后来都成为人工宝石业界的风云人物,书写了一个个“点石成金”的人生传奇。
1983年到1992年,校办工厂已经适应不了人工宝石加工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一些香港商人租用步埠路的民房,以“前店后厂”的形式进行宝石来料加工,兼做销售。
梧州人工宝石从分散发展向集群化布局的突破点,始于梧州人敢于设厂生产销售人工宝石。梧州人莫华昌从中学毕业后,先后到台湾商人的玉石场、广州黄石路新市宝石场等地打工,积累了宝石加工和检验的经验,还掌握了宝石加工机械的购买途径。1989年下半年,莫华昌回梧州开办工厂,成为梧州市第一个宝石生产个体户。1994年,莫华昌成立梧州市尚美宝石有限公司,是步埠路第一家做宝石的公司。
一时间,过去只有两间学校和低矮民房的步埠路热闹了起来:加工宝石的机声响起来了,道路被宝石商铺的灯光照得通明,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面孔也多了……步埠路变成“宝石街”,初级产业集聚效应显现。这是梧州人工宝石从香港来料加工,逐步发展为宝石原料加工和成品贸易的阶段。
彼时,人工宝石发展迅猛,出现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达600多家,从业人员达8万人。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两大瓶颈:一是梧州没有生产人工宝石加工机械和人工宝石原料的技术,均需外购;二是市场自由竞争出现混乱现象,突出表现为产量多品种少、“炒卖”多外销少,而且“宝石街”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3.产业转型宝石更添光辉
梧州市清醒地认识到,人工宝石生产已经不是个体户自由发展的经济,应发展为一种集群化产业。市委、市政府领导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最后作出重大决策,给这个行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1999年9月,在黄国强、梁苏佳等一批早期宝石行业创业者的倡议下,一个宝石人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民间经济团体“梧州市宝石商会”成立了。这意味着梧州宝石业从散兵游勇的状态,升级为一个团结有序、实力雄厚的行业。不久,当时管辖“宝石街”的蝶山区政府成立宝石管理局,引导宝石产业向良性发展。
随着宝石商城的建成,梧州拥有了国内规模较大的人工宝石展销、交易的平台,市政府还出台了扶持宝石机械生产的优惠政策。仅过了几年,梧州人研制的人工宝石机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个宝石机械设备项目获得国家专利。
在梧州市宝石商会的推动下,一批原料生产企业迅速崛起,梧州也成了全球锆石材料及人工宝石彩色玻璃类的重要原料生产基地。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梧州人工宝石业产品已由来料加工转变为直接与外商交易,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产量已过亿粒,90%产品原料实现国产,改变了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二,大大增强了梧州宝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现在,梧州人研制的人工宝石机械,可以打磨出世界上最高规格的“八心八箭”人工宝石。
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声名鹊起,当地行情直接影响世界人工宝石市场,梧州市因此被中国宝玉石协会(现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命名为“世界人工宝石之都”。
敢于开拓创新的梧州人,发展壮大人工宝石产业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歇。
为推动本地人工宝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梧州市与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携手,共建正威国际宝玉石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3000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目前,项目A区的管桩基础施工、地坪浇筑、办公区板房搭设、施工道路主线路基压实等工作已完成,生产区主体结构正在施工。
同时,梧州市下大力气整治宝石产业环保问题,引导宝石企业和加工户入园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7月10日,全市五个宝石加工集中区已建成厂房面积10.7万平方米,可容纳宝石加工机械4000多套,已有1157户宝石加工户、3725台套宝石机械迁入集中区加工生产。
经过近四十年的拼搏发展,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就像那颗耀眼的宝石,历经磨砺,愈发璀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梧州市加工宝石产品产量超1000亿粒,占全国产量的80%、全球产量的70%以上,产值35亿元;出口企业39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目前,梧州宝石商城的注册会员达3000多家,交易4900多笔,累计交易金额38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梧州市在全区内河范围的码头中率先建设岸电设施,有效减少了船舶对码头的废气和噪声污染,惠及了广大船上人员和码头周边的居民 绿色岸电 守护碧水
采写:记者杨苑君通讯员吴柏松杨雯“以前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柴油味,望见一股股黑烟。”梧州市民黎文强对第一次走进紫金村码...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