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一个无心插柳的加工模式转变尝试,成就了如今梧州市龙圩区交村这个全国最大的玉兰花叶脉生产基地 有心栽花 叶已成金

西江都市报 2019-09-28 06:24 大字

采写:记者 陈素雅通讯员 蔡远宁

盛夏时分,屋外树上蝉鸣不已,在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交村,年近八旬的叶秀英坐在自家客厅里,娴熟地从身边的麻包袋中抽出一张张叶脉,只需瞄上一眼,就能将这些叶脉按照不同尺寸分类叠起来。坐在她身旁的儿媳也已年近六旬,她会定时为叶秀英清点和捆绑已经平整好的叶脉。婆媳之间配合默契得无需言语,在她们看来,这金黄色的叶脉并不仅仅是一片树叶,还是她们30多年来帮补家计的事业。

在交村,凡有池塘处,必有一袋袋捆绑好的玉兰树叶浸于其中。池水静静地把树叶腐化,十数天后,村民把树叶提起,以干净流水冲刷掉树叶上残留的叶肉,将剩下的叶柄和叶脉阴干,最后制成玉兰叶脉。和叶秀英一样,当地村民以百张为计量单位,将制好的叶脉层层叠齐绑起,再销售到全国各地进行深加工。正是这些每张以“分”为计价标准的半成品,在30多年的时间里,撑起了交村这个中国最大叶脉加工销售基地的称号。

1.昔要香花今要叶

玉兰树,每到盛夏以后,必然繁花满树,花香浓郁典雅,又因可绿化美化环境而被广泛种植于城乡田野之间,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绿化树种。但在交村,这些普通路树数十年来都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梧州就已成为广西主要花茶产区,本地茶厂大量收购茉莉花、玉兰花等鲜花用以窨制花茶,由此掀起了当地农民种植花木的热情,其中交村就是玉兰花的一个主要种植区。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留地种下茉莉、玉兰花等花卉树木,闲时摘花供应梧州的茶厂。每逢花季,这些鲜花都被高价收购,采花也一度成为当地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

然而,几年后,随着花茶生产基地转移,曾被高价收购的鲜花逐渐无人问津,花木掩翳的交村虽然充满花香,但圩市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们零星的叫卖声。

花落无人采,最是伤感。但是,成人们摘花的热情消退,孩子们却看上了玉兰树的叶子。因为这种树叶肉厚筋韧,孩子们喜欢将其夹在书中,阴干后剥去叶肉的树叶脉络清晰美观,可以用来做书签。

时间转眼到了1990年,交村村民李金文到广东及梧州市郊一带打工,他发现在长洲镇、新地镇的花木基地,有另外一种利用玉兰花木致富的门路——制作叶脉。当地的村民将玉兰树叶完整摘下,先放入不锈钢锅用纯碱兑等量水漂煮腐蚀叶肉,再用漂白剂对其脱色,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片片完整的叶脉。这些金黄色的叶脉售到广东中山的干花饰品厂,价格并不比鲜花低。但是,由于使用化学药水漂煮的叶脉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而且制作过程长达一个月,因此,广东的饰品厂普遍希望能得到更及时的供应源和更优质的叶脉原料。

“树叶还能卖钱?我们交村玉兰树多得很,我回去试试。”李金文于是开始制作叶脉。一开始,他沿用传统的碱水漂煮、漂白方法制作。很快,他发现交村的玉兰树叶与众不同。在其他地方制作的玉兰树叶,必须用滚烫的药水灼漂,若大力搅动,叶片的脉络就会断开,成为残次品。但交村的树叶叶脉格外柔韧,即使是放在清水中,半个月后叶肉也能基本脱落,只要加以漂白、清洗,相对干净无异味的叶脉成品就可制成。这样一来,交村的叶脉制作成本更低,成品出得更快。李金文制作成品后发货到中山的饰品厂,饰品厂的负责人很喜欢,还表达了大批量订货的意愿。

交村叶脉率先打出了自己的名号。

在叶脉制品刚刚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张叶脉按等级不同能卖出3分至8分钱,一个成年人每天最多可以完成数千张的分类,算上其他制作成本,折算下来一个人一个月最多毛利收入近5000元。交村山塘多、玉兰树多,叶脉的制作工艺相较农耕劳作也更轻松,很快,村里的老少就跟随李金文一起制作叶脉。生产规模扩大后,附近村庄的村民也结队到交村落户务工。后来随着销量增加,周边的广平、新地及广东平台等地的村民也纷纷加入叶脉加工行业,交村的玉兰树叶成了香饽饽。

2.成立专业合作社

叶秀英是交村第一批做叶脉的好手。就是通过这一片片薄若蝉翼的叶脉,她每年能积攒起比种田更多的收入,二十年前,家里已经建起了小楼房。

和叶秀英家一样,村里建起了一栋栋水泥楼房,当地人总说“这是用叶片叠起来的”。村民李杰昌以前靠做木工维生,收入连日常家庭开支都不够,后来参与叶脉加工和经销,年收入达到20万元,在龙圩城区建了房子并购置了小车。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每年秋冬两季,他还组织村里其他农户一起到南宁、广东等地的花茶生产基地收购鲜叶回来加工。

据交村党总支书记李强介绍,目前该村玉兰花树种植基地共有3100多亩。在全村近900户居民中,超过800户从事叶脉生产。交村的玉兰花叶脉稳定地供应全国各地的饰品市场。

三十年过去了,叶脉的价格已经回落。今年单扎百张叶脉仅售1.3元至1.8元。而交村由于起步早、成本低,已经形成叶脉集散地,基本掌控了这个“微利市场”,叶脉生产甚至成为覆盖贫困户的扶贫项目之一。2008年后,交村更是成立了叶脉加工专业合作社,成批量地把叶脉供应到全国各地工艺品基地,进一步巩固交村作为叶脉生产基地的地位。李强说:“叶脉加工这份工作,老人、残疾人都可以做。如今,人力成本升高,叶脉交易价格反而进一步降低。我们村成熟的制作工艺、低廉的加工价格倒成了一道自我保护的‘成本壁垒’。目前交村已是全国最大的叶脉加工和销售产业基地。”

据介绍,2018年,交村的叶脉加工单项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占总收入的61.4%,全村叶脉销售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产业覆盖贫困户达到80%。

3.叶脉产业待升级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交村的叶脉产业也亟待升级。

然而,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交村也走过弯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村民引来投资在村里办起了电镀叶脉饰品厂。由于没有完善的污水废气处理工序,曾有一段时间,全村总是弥漫着刺鼻的化工制品气味,甚至影响到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痛定思痛,李强动员叶脉大户放弃在村里进行叶脉化学加工,改为“走出去”到更具工业基础的广东等地投资建厂,获取叶脉产业深加工的附加值。在外地的厂房里,交村的叶脉被制作成金叶子、染色干花等工艺品。“制作干花这个技术非常简单,几乎人人都能做。如果日后市场进一步成熟,我们可以把手工制作的工序再引回村。”李强边说边拿起几片树叶演示。只见他一手捏着叶子底部,另一手拿着叶尖的一头,翻、叠、折,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做好了一朵干花,整个制作过程只用了两分钟。

新闻推荐

曾遍布街头的 阉鸡档

最近,笔者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前期,梧州市很多家庭都养鸡的事。那段时期,由于国家实行了粮食定量配给制度,在定额...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