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乘着安居惠民工程的东风,越来越多城乡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 城乡共圆安居梦
本报记者 谢韵 实习生 蒋明发通讯员 蒋亚平 莫斯娜 蔡远宁
7月24日,在富民三路一带,一批低矮的老旧房屋外已经搭起了脚手架,并围了一层绿网。曾居住在富民三路63号的棚改居民黄坤恒告诉记者,绿网里围着的,是他以前的家。而该片区的棚改项目,从今年5月14日起,进入全面拆除阶段。
以前,在新兴一路、富民三路等路段内,老旧的红砖房屋连片成区,其内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与城市的发展显得格格不入。
“当时和父母一起住在这里。毕竟都二三十年的老房子了,避免不了存在破旧、昏暗等问题,而且蚊虫特别多。”黄坤恒说,自己和其他居住在老旧房屋的居民一样,虽然都想改善住房条件,但受困于经济条件等原因,往往力不从心。然而,随着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富民三路的许多老房子列入了拆迁类范围,这些居住在破旧房屋内的街坊们乘着政策的东风,纷纷购置新房或申请了公租房,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得益于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推进,梧州城区的面貌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除了富民片区棚改项目外,新兴一路片区也于今年7月进入房屋全面拆除阶段。此外,今年2月,长洲区也启动了棚户区改造项目。截至7月24日,长洲区两龙片区棚改项目已完成签约458栋,完成搬迁368栋,已拆除337栋。而长洲岛棚改(一期)项目也已完成签约141栋,完成搬迁67栋,拆除53栋。
安居惠民工程不分城乡。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农村地区,安居惠民工程以农村危房改造的方式,也在为改善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添砖加瓦”。
在城东镇河口村思良江组,一间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在79岁的聂秀群眼前一点点建了起来。这是她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在各方帮助下建起的新房子。聂秀群表示,她的丈夫已经去世,52岁儿子叶桂培由于精神方面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两口只能依靠农村低保金和残疾人生活补贴过日子。瓦片、泥砖、木门窗的老房子,曾经是他们的家。2019年,聂秀群和儿子住进了新家。“多得政策支持和大家帮助,我和儿子才能住上这个住房面积有47.5平方米的新房子。”聂秀群说。
在农村,有许多人像聂秀群一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住上了新居。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25日,梧州市2018—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开工8537户,开工率达102.2%;已经竣工7788户,完成投资总额36535万元。
百姓看变化
新居所带来新气象
7月25日,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新兴一路片区棚改居民石少云带着笑容,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得益于棚改项目的推进,石少云一家搬进了位于新兴一路胜隆里6号的新家,告别了简陋的住房条件,她的精气神也好了许多。
以前,石少云和家婆、女儿一同住在新兴一路157号一层,一间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老旧,又位于低层,常年昏暗潮湿,家里不仅白天都要开着灯,而且连床板都是发霉的。
新兴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后,石少云一家在动迁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购置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你看看我的新家,不仅通风,而且阳光能直射到房子里,亮堂堂的!”石少云高兴地说。随后,石少云还带记者参观了自家主卧的阳台。一走出阳台,潘塘公园的荷花池美景便映入眼帘,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石少云感叹,真的感谢有棚户区改造这个政策,让自己一家住上了如此舒适的新家。
因为新房子而倍感喜悦的,还有远在龙圩区大坡镇交村的村民莫金弟。他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新盖了9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新房子没什么装修,但也是我们一家人温暖的港湾。”莫金弟说,“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推行,极大地减轻了我们建房的负担。现在,房子这块心头大石终于能放下了”。
解决了住房问题,对于未来,年过半百的莫金弟充满了信心。“希望后半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幸福的生活。”莫金弟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元冬通讯员吴琼)7月23日下午,2019年梧州市本级普通高中录取工作结束,全市共5254名初中毕业生被招录至市本级七...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