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店自称“粥王” “拽”得有点道理

西江都市报 2019-03-23 15:07 大字

食侠 文/图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在梧州,就有这样一家粥店,做粥做得非常高调,居然敢在梧州粥界称“王”多年,而且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它就是位于河东防洪堤附近的店铺“梧州粥王”。

如今,搬到河西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可仍有不少食客经常开个小车或者摩托车专程来吃这里的生滚粥。

说起生滚粥,老板娘周带焕给食侠说了一段“古”。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都是用“3号米”(品质比较差的粗米)做饭,吃剩的米饭舍不得扔掉,就会加点水,煲成我们俗称的“冷饭粥”。生滚粥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在水里加上柴鱼、骨头等原材料与米一起煲,冷饭煲煮了四五个小时后,就变得十分绵软了。后来,粥也不再用冷饭来煮了,加入的佐料也不仅限于柴鱼和骨头,多了各种肉类的生料。这就是生滚粥的由来。

“我和丈夫从1984年开始开这家粥店,一开始我们做的状元及第粥就很多人吃。到2000年之后,我们又推出了猪杂粥,也非常受欢迎。但现在很多人都以为猪杂粥就是状元及第粥,搞不清两者的区别。”周带焕说,其实状元及第粥的肉料是猪肝、瘦肉、粉肠,俗称“三元及第”,而猪杂粥的肉料是猪腰、猪心、猪肝。

“梧州粥王”里不仅只有这两种粥品,食侠就特别喜欢“猪肝+猪腰+粉肠”的搭配。粥里的猪肝切得不薄不厚,刚刚煮熟的猪肝一口咬下去有点微脆,又有点“沙沙”的口感,与顺滑的粥底形成了一种绝妙的反差。而粉肠如果新鲜的话,吃起来就会“咯吱咯吱”地响,但又不能轻易咬断。

店铺经营多年,周带焕与丈夫孙伯早已“退出江湖”,粥店交给儿子小孙打理。时间荏苒,小孙接手粥店已经有20多年了,作为“粥二代”的他感慨万分:“1984年我才几岁,一放学我就回到店里帮爸妈收拾碗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我们都是用煤炉给客人煮粥,有时候煤火旺,客人没来,等快没煤火时客人就来了,又得重新换煤,真系‘搵食’(做生意)艰难。”

如今,当年的煤炉变成了液化气灶,小孙也不再年少,舌尖上的滋味也化作了心尖上的人情味。那一茬接一茬的食客,也在慢慢长大、变老,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这份清香扑鼻的粥的喜爱和依恋。

食客“不会飞的猪猪”评价:“‘梧州粥王’的粥底煲得够绵密,粥底用柴鱼熬制,吃起来有一股特别的香味。”

食客“紫芸”评价:“一粥一世界,这家店的粥放的料非常足,柴鱼粥底够味,来这里吃粥我必点生肠。这家店给我的美食启发是,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越平平无奇,越是用心烹饪的食物,越能长久地俘获人心。”

新闻推荐

小车开上新铺好的人行道 驾驶人因违规停放机动车被罚款150元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实习生张钰婵通讯员钟嘉宁)“新兴二路的人行道刚铺好,就被车辆开上去碾压了。”3月20日上午8时许,长洲综合...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