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消纳问题亟待破局
■梁健东
据《西江都市报》的报道,在梧州,一些垃圾中转站先于居民区建成,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难免会存在垃圾中转站被居民楼所包围的窘况,从而产生扰民问题。同时,一些露天垃圾中转站又因防护、环保设施落后,给周边居民造成不良影响。
垃圾中转站,是资源回收、城市环保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何妥善解决垃圾中转站扰民问题,亟待城市规划部门作出正确选择。
据报载,梧州市目前共有垃圾中转站19座,其中万秀区11座、长洲区5座、龙圩区3座,承载全市每天约600吨的垃圾中转任务。《西江都市报》曾就垃圾中转站建设问题进行多番报道:万秀区步埠路的垃圾中转站,因垃圾异味问题而遭居民诟病;龙圩区龙湖三路南宁百货的临时垃圾中转站,虽然填补了龙湖片区没有垃圾中转站的空白,但仍被居民质疑“选址有欠考虑”……
可见,当生活居所周遭出现“回收站”“中转站”这样的处置场所时,市民往往有抵触情绪。如何舒缓群众情绪,妥善解决垃圾中转站扰民问题?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首要做好解释及宣传工作,公布垃圾中转站的选址标准,在建设前多进行调查、实测和分析,做好城市发展的远期规划,尽量让居民区和垃圾中转站的距离不要过近。而在垃圾中转站科学选址的基础上,市民给予足够的谅解和支持,也必不可少。
对于不能另外选址重建的垃圾中转站,管理部门应该在其转运能力、污染控制和配套条件等方面着力改善,例如在夏季增加清运次数,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全封闭智能型垃圾中转站,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的不良影响。
当前,垃圾中转站的运营职责主要落在环卫部门。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可以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待垃圾中转站的功用,引入回收企业,借助企业运营机制,对城市垃圾回收点进行科学布局和管理,真正实现环保发展循环经济。
绿色环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如何破解城市垃圾消纳的困局,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
新闻推荐
完善设施打造宜居现代化新城 李杰云到红岭新区调研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本报讯(记者李欣鞠)8月10日,市长李杰云到红岭新区调研,要求各有关部门、城区要抓紧推进路网建设,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环境水...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