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解决大难题 ——市气象局装备保障团队的技术革新故事

梧州日报 2018-06-14 11:57 大字

本报记者 柳双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扎根科研一线,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价值;他们把握信息化潮流,在科研与实践创新结合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个团队就是梧州市气象局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团队。

2008年10月,国家重点布局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网组成部分、梧州市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龙头项目——梧州市新一代天气雷达调试完毕并通过验收,开始试运行。新一代天气雷达比原来的天气雷达测量精度大大提高,更为准确地判定云团的含水量和降雨量,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汛情预测、自然灾害预测和人工增雨作业。

“在试运行期间,雷达故障率比较高,特别是雷达汇流环内经常积存粉尘,引起接触不良,会导致天线损坏甚至掉落。而且,由于没有专用工具,清理工作只能人工进行,操作程序繁琐、效率低。”负责天气雷达站试运行重任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团队第二带头人、市气象局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中心副主任梁慧回忆说。为了排查故障,该团队同心协力,不断钻研业务,经常加班加点。他们通过统计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核心问题,独立设计开发雷达天线汇流环自动清洁装置,实现了相关设备定期自动维护,维护人员不再需要钻进狭窄的天线基座内部开展工作。该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全区推广使用。

“雷击是气象设备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该团队第一带头人、市气象局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中心主任黎直说。在2016年台风“妮妲”进入广西期间,黎直曾蹚着过膝的急流去维修被雷击坏的自动观测设备的采集器芯片。面对问题,黎直带领团队切实潜下心来,去研究解决设备受雷击的问题。经过努力,该团队开发了“隔离防雷技术在地面观测场应用”项目,应用隔离界面技术解决地面观测场的雷击问题。该项目也在梧州市及我区部分地面观测场得到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地面观测设备和通讯系统被雷击的风险,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该团队自2006年成立以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十多项科研项目,“雷达远程智能控制维护系统”“智能手机蓝牙自动气象站监测系统”等多项系统性创新应用在全区气象系统全面推广,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该团队的气象装备保障工作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获全区气象部门创新奖。

“为保障气象观测数据和信息准确及时传输,面对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中的难题,大家集思广益,通过科技创新与工作实践结合,以一个个创新成果解决了许多长期存在的气象设备维护难题。”黎直说。

新闻推荐

两男子因矛盾当街打斗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6月11日18时许,万秀区三云转盘附近,两名男子因矛盾纠纷打架。由于两人在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打斗,现场情形被...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