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环境也是促发展惠民生 ——长洲区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年”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成效综述
本报记者 梁燕如通讯员梁少欢史秋兰
今年以来,长洲区辖区街道悄然发生变化:卫生死角变花园,“私人菜地”建成公共绿地,“跨门槛”经营现象少了……一系列变化背后,是长洲区委、区政府按照全市“城市建设提质年”部署要求,下苦工纠正陋习,使韧劲清除积弊。
“先难后易”彰显决心和担当
作为年轻城区,长洲区既有光鲜亮丽的林立高楼,也有隐匿在楼群间的“城中村”;在规整有序的宽敞大道背后,藏匿着秩序杂乱的小街小巷。年初以来,该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走街串巷,用心看一看工作的地方,静心听一听群众的诉求,走得多、看得真、听得细,大家形成了共识:抓环境治理也是促发展,环境好了,既提振精气神,也增强群众获得感。
环境治理怎么抓?长洲区反其道行之,先难后易抓。按照常理,先易后难固然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道理,但难免出现“前半程热,后半程冷”,“老毛病”最终不了了之。相比之下,先难后易更显担当和勇毅。为此,长洲区一鼓作气把“硬骨头”啃下来,治好、管好历史遗留问题、权责不清乱象。
按照全市“城市建设提质年”专项行动部署,该区全面清理新闻路西段宝石园小区周边私自开挖的“小菜园”;重点治理“城中村”里湖村的卫生死角;组织力量打通广宇花园通往新兴二路的“断头路”;做细红岭片区的保洁工作;全天候巡查治理“私占车位”现象;集中治理扰民助力车、夜宵摊档……
一组组数据投射出工作力度和成效:今年以来,该区累计清理卫生死角3600多处,清运垃圾2.6万余,清理“僵尸车”871辆,清理杂草及菜地面积超过4.7万平方米,增植六旺树、宫粉紫金等植物花卉26.82万株。
创新机制更显智慧和魄力
在长洲区轰轰烈烈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全体干部担当尽责,校验出一批想为、敢为、能为的干部,一系列具有“长洲特色”的好点子、好机制相继涌现。
在整治工作启动之初,长洲区便整合城区公安分局、市交警支队、市特巡警支队警力成立综合警务大队,以冬湖路,新兴二路、三路,金湖北路,日化路等作为重点巡查区域,展开24小时交通秩序整治,创新执法模式强化核心区域交通、治安环境治理。今年以来,该大队出动警力4530人次、查处违法停车9100起、清理占道车辆1991架次,查处助力车、二轮车、三轮车共1022辆。
综合警务大队投影着长洲区“握指成拳”治理环境的智慧:5月4日,梧州市首批志愿者服务站在长洲区大塘街道办10个社区挂牌成立;5月29日,该区“第二届志愿服务公益论坛活动”上,兴龙办事处两个社区正式挂牌成立“志愿者服务站”,至此,该区12个城市社区全部成立“志愿者服务站”。与此同时,专门“治疗”环境“疾病”的“啄木鸟城市修补小分队”应运而生。截至目前,该区各镇(办事处)“啄木鸟城市修补小分队”已经累计组织1000多人次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活动。在全市“门前三包”宣传强化周,该区综合警务、工商、食药监、城管执法、街道办等联合组建“门前三包”巡查组,教育劝导商户文明守法经营;在全市占道经营强化整治周,该区综合警务、食药监、街道办等部门组织夜宵摊档主开“街头会议”,“约法三章”纠正不文明经营现象……
环境治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长效抓、常态抓的关键还在于凝聚民心。在这方面,长洲区有别出心裁的思考:在街角转弯处、背街小巷里,该区选取容易滋生环境乱象的节点打造108个绿化小景观,几丛绿树、数株花卉制造的“美丽惊喜”优化了人居环境,也唤醒群众爱护环境意识;在道路边、小巷里的墙壁上,该区志愿者绘制上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画面描绘着大家向往的天蓝、地洁、水清景象,也标注出城区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邓发浩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梧州的商场、公园、游乐园处处洋溢着孩子的欢声笑语。孩子的开心玩乐离不开家长的陪护...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