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与政策导向同步同行 ——由固体废物进口政策调控看梧州市循环经济产业转型

梧州日报 2018-04-12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 祝琳 通讯员 梁冰

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并部署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调控新规实施后,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通宝再生物资有限公司便逐步更换新型装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企业的进口固体废物回收和拆解业务整体保持稳定,在新政实施关口实现平稳过渡。在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这家企业的升级有着产业发展“风向标”的意义。

政策收紧势在必行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严格固体废物进口管理,通过持续加强对固体废物进口、运输、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保持打击洋垃圾走私高压态势,确保生态环境安全。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废纺织原料、钒渣等对环境危害大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提高固体废物进口门槛。

政策的调整,给以通宝公司为代表的梧州市从事进口固体废物回收拆解的循环经济企业带来了新挑战。“此次政策调整的总体原则,是从全国层面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回收拆解行业实行先整顿、后培养,并要求回收企业回收进口的再生料提高利用率、减少二次污染,以符合更严格的进口标准。”通宝公司总经理苏俭文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从事拆解的废旧有色金属主要从欧美、日韩等地区进口,目前已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新要求,从环保设施、人力、货源和生产环节等各方面加以完善,规范生产过程的管理,使企业发展方向与政策导向趋于一致。

对于循环产业链上游企业,新政实施进一步收紧回收企业的进口配额。“以前进口再生资源的配额是按一年的额度批复,政策调整后进口配额按季度批复,这就倒逼行业要转型升级,摈弃‘小散污\’转为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拆解企业要加大生产力度,争取获得更多配额,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苏俭文说。该公司正逐步调整生产经营计划,一方面稳定去年进口再生料的拆解业务,另一方面适当开发其他回收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料压力。

出路在于转型升级

据了解,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现有投产企业35家,其中18家从事进口固体废物回收拆解,2017年完成固体废物进口约21万吨。受益于国家进口固废“圈区管理”示范园区的国字号牌子,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有一半的企业从事进口拆解业务,为再生铜、再生铝、再生塑料、再生不锈钢等产业链的中游及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形成了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交易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受宏观经济走向、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园区产业链上游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逐步缩减,产业链上游亟待转型升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有效应对政策的调控,加快完善国内回收体系,实现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利用势在必行。(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为此,园区围绕国内回收体系这一“短板”强化产业招商,计划引进回收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国内回收资源,弥补国外进口收缩缺口,使园区内形成“全方位、大集散、大物流”发展新格局。国家政策的调控也倒逼园区进口拆解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项目。近期,园区强力推动汇美公司转型升级与佛山美亚宝公司合作,在拆解区共同打造年产30万吨再生铝棒铝锭生产加工项目,推动项目顺利落户形成示范,带动拆解企业转型,朝着与园区产业经济发展更紧密结合的方向转变。此外,园区还积极协调争取口岸联检部门及物流企业制订服务、协调与合作的工作机制,优化通关效率,确保园区企业生产材料及时送达。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进口固废的调控,使园区企业出现并购、重组和各种合作,表面看是买技术、买品牌和买市场,背后却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内生驱动。建议相关部门以绿色发展理念谋划再生资源产业布局,着重内涵提升,推进模式创新和企业转型,将政策重心放在引入产业协作企业,研究建立支持和鼓励企业协同发展的机制,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花香伴书香共度好时光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园环境整治

本报讯(记者梁燕如通讯员黎晓明李其斌卢苗)近期,梧州高级中学校园内一小山包除去杂草,栽种植物,绿的树苗、粉的花儿让荒坡有了生气。现在,山坡上修建步道和凉亭,拾阶而上,玫瑰湖景色尽收眼底。像梧高一样...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