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为了改变生活窘况,她辞职回乡试种甜笋,没想到却成就了一番事业 迈出创业步 迎来新生活

西江都市报 2018-03-10 15:14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凡

通讯员侯树辉

李永英至今仍扎根在梧州市龙湖镇旺步村,原是当地一家制衣厂工人的她,20多年来在事业上经历了两次“转型”,靠甜笋事业为自己和家人换来了富足的生活。

辞职回村种甜笋

20世纪90年代初,李永英和千千万万打工者一样,在工厂埋头工作,领着一份收入并不算高的薪水。后来,小女儿出生了,这让李永英并不宽裕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如何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让李永英和丈夫犯了愁。

一次市场闲逛,李永英发现甜笋的售价较其他农作物高,市场需求也旺盛,这让李永英萌生了种植甜笋的想法。常年在制衣厂工作的李永英,尽管缺乏种植经验,但一想到家庭的担子,思索一番后,仍决定试种甜笋。

1992年,李永英从制衣厂离职回到村里种植甜笋。同村已有人种植甜笋,得知这一消息后,她前去取经请教。春分斩下竹子的枝杈,去掉外壳,粘上一点泥再放回土中,日复一日除杂草,精心呵护和等待……“头几年里,我边学边做,为了在等待收成的日子里不挨饿,我还养猪、种木薯。”回想起甜笋种植之初的艰难日子,李永英至今仍记忆犹新。

幸好,在种植甜笋的第三年,她获得了收成。

提升甜笋附加值

起初的几年,李永英把甜笋运出梧州市区河东的旧批发市场上出售。慢慢地,开始有人主动寻上门来大批量收购她的甜笋。李永英发现,被人批量收购的甜笋经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在批发市场,只不过甜笋被制成了酸笋,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李永英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心生一个念头——利用手上充足的甜笋资源,进一步做成附加值更高的酸笋。

1998年夏秋之交时,甜笋丰收,李永英并不急着拿到市面上出售,而是在家里捣鼓起坛坛罐罐的酸笋来。对制作酸笋并不在行的她,靠反复琢磨,一遍遍地调整配方。当时,梧州市既种笋又腌制酸笋的人少,加上市场需求旺,李永英第一次做酸笋生意就尝到了甜头。从那以后,李永英将经营重心放在酸笋上,把甜笋全部制成酸笋出售。

到今天,李永英的酸笋生意已经做了近20年,手上有甜笋地40亩。55岁的她,说话间藏不住喜悦:“我将去年收成的5万斤甜笋全部制成了酸笋,现在几乎都卖出去了。”

收入提高了,生活稳定了,近年来,李永英对20年前建成的房子重新进行了装修,还购置了小车。

近段时间,李永英一直在山间忙着斩老竹,为下个月施肥催笋做准备。老竹砍下来可以加工成纸,这又能为李永英一家每年带来一万多元的额外收入。

新闻推荐

享受运动乐趣 增强协作精神 梧州市第六届妇女趣味体育运动会昨举行

本报讯(记者邓发浩)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在梧州市中恒体育场举行。多个趣味十足的运动项目,丰富了妇女群众的节日生活。当天上午,由梧州市妇联、梧州市体育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