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娃娃抓起方能后来居上

西江都市报 2017-11-14 16:13 大字

■清江

今年的广西(梧州)粤剧节,与往年有所不同,一是邀请了各地的多名“梅花奖”得主来梧献艺,令梧州观众大饱眼福,令梧州剧坛锦上添花。二是今年除了多部“大戏”轮番上演外,还安排了“传承”和“互动”的节目,粤剧发烧友们也有机会参加“争霸赛”,各中小学的学子们竞相展示“粤剧进校园”的学习成果;“梅花奖”名角们更深入校园,向孩子们传授演艺。

愚以为这种“传承”和“互动”节目,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今年粤剧节的最大亮点。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戏剧戏曲的传承,是一个需要面对和破解的难题。梧州毗邻广东,又是百年商埠,粤剧文化底蕴也极为深厚,历史相当悠久,具有上百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红船班”和“志士班”。然今日之梧州剧坛,“梅花奖”得主竟无一人;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一些兄弟城市的粤剧艺术水平早已经赶超梧州。

如同中国足球一样,梧州粤剧艺术欲“后来居上”,恐怕唯有“从娃娃抓起”。

所谓“从娃娃抓起”,当然要继续抓好“戏曲进校园”活动,而进校园除了培养娃娃们“学戏”以外,更应广泛培养娃娃们“看戏”;不仅要培养粤剧小演员,更多的应培养粤剧“观众”,培养粤剧“粉丝”,培养爱好者,也就是培养传统戏曲的群众基础,传统戏曲才会有丰盛的生命力和丰厚的生存土壤。即使有一天传统戏曲都进了博物馆,甚至将来戏曲也许会从大众文化消费品变为小众的“奢侈品”,也起码会有人懂它,有人欣赏它、收藏它、研究它,这人类文化的根脉才不会断绝。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年方五岁,已经可以朗朗上口地背诵《三字经》和唐诗,被我外交部誉为“中美人民友谊的小使者”。这位“洋娃娃”十八个月就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也为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开了“脑洞”,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深奥”,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是完全可行且易于见效的。

别忘了《三字经》告诫我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新闻推荐

一碗粉 一座城

周六的早晨,我回到河东老城区,吃一碗有儿时味道的梧州河粉。深入小巷深处,简陋的铺面,甚至连卖粉玻璃窗都已模糊得看不清里面的菜品。但小店却里里外外坐满了5桌的吃客。60岁开外的老板不慌不忙地抓...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