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碗粉 一座城

梧州日报 2017-11-13 09:04 大字

周六的早晨,我回到河东老城区,吃一碗有儿时味道的梧州河粉。

深入小巷深处,简陋的铺面,甚至连卖粉玻璃窗都已模糊得看不清里面的菜品。但小店却里里外外坐满了5桌的吃客。60岁开外的老板不慌不忙地抓粉,烫腐竹,再一一问顾客要什么荤菜。在这里吃粉,腐竹是固定的搭配,荤菜则是自选,可以单点,也可以混搭,扣肉、叉烧、香菇、猪杂随君所好。浇上一勺清清的汤水,加上适量的葱花、辣椒、酸菜,一碗小城最经典的河粉就出现在面前。付钱时令我暗暗一惊,4块一碗,真是良心价格呀。迫不及待尝一口,汤不腻,有一股独特的香味,粉薄而甘滑,腐竹爽而韧,肉菜完全是妈妈的味道,新鲜够味不油腻,配上绿的葱花红的辣椒,清新悦目,时光似乎在这一刻倒流回儿时。

那时,只要放假,这样的早餐就是我们的标配。睡到自然醒后,拿上父母压在桌子上的6分钱和一两粮票,带上饭盆,就到小巷外买粉吃。远远便能闻到那股独特的香味,一两净粉,浇上半勺牛腩汁,便让人吃得津津有味。每天如此,一点都不会厌倦。甚至在那个缺少零食的年代,偶尔小伙伴们在午后还会凑点钱再去买一碗粉回来一起解馋。

可是,像大妞这些00后已十分不屑这种简陋的地方,更无法理解这种市井的味道。倒是尚不更事的小妞,兴致勃勃地自己学着用筷子挑粉吃,吃得津津有味,不时向我念叨喜欢吃河粉。

仔细端详小店,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桌子是用条板架起来的,门口几张简单的茶几,凳子是古旧的四脚凳。不知从哪里淘汰来的组合柜上放着一台收音机,正放着本地电台推广传统童谣的公益广告“月光光,照地堂……”一家三口分别负责烫粉、备菜、收拾碗筷。也许是年纪大了,老板反应有点慢,客人说要扣肉,他加了一勺猪杂,客人也不恼,只是轻轻地提醒一句,老板不急不缓地从汤里捞出猪杂换成扣肉。有女顾客给了张20元,老板却当10元找零,阿姨也是笑着提醒。也许,来这里吃粉的多是几十年的老街坊,彼此知根知底,少了苛求,多了宽容。不少上了年纪的食客,一碗粉加一杯米酒,就着当天的报纸,慢慢饮,细细尝,不时和旁边的食客天南地北地聊几句,这是老梧州人的一种生活常态。

店外两三米开外,旧日的十四中、云盖路小学已是一片瓦砾,挖泥车、打桩机正忙得热火朝天。店旁的台阶已长草,昔日山上还住着不少老梧州,还能直通白云山和石鼓冲。老板娘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这里暂时还没有要拆的消息,你可以继续来吃。

是啊,一碗粉,一家老店,一条旧街,一座老城,一直在为我们传承着一份情怀与记忆。无论你在,与不在,记,与忘记,它,一直都在。

新闻推荐

10月份梧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3% 衣服鞋类应季涨价

本报讯(记者赵洋)据国家统计局梧州调查队11月10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10月份梧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持平,涨幅比上月收窄0.0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3%,涨幅略有扩大。10月份,食品烟酒价格环比下降...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