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发生五起家庭式食物中毒事件
本报讯(记者 陈素雅 通讯员 赵洪 李英菊)日前,记者从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仅2018年4月至5月,梧州市共发生5起家庭式食物中毒事件,发病人数28人,其中4起均为群众自己采集和误食有毒野生植物所致。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植物,谨防引发食物中毒。
据介绍,每年夏季是各种野生有毒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断肠草(大茶药)、毒蘑菇等有毒植物的致死率极高。有的群众喜欢自行采摘野生蘑菇食用,或者用野生草药泡制药酒。毒蘑菇与食用菇形态相近,而一些常用药材与某些毒性极强的药材(比如常见的五指毛桃、金银花、断肠草等)形态极为相似,并且经常长在一起。群众仅凭经验,难以从外形、气味和颜色等方面识别野生有毒植物。
梧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食用野生植物后一旦出现恶心、头晕、呕吐、幻视及幻听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旁人可采用简易方法对中毒者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例如,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帮助其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吸收;对于已昏迷的中毒者,旁人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其窒息。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中毒者可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因脱水而休克。旁人要注意保留野生植物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邓发浩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梧州的商场、公园、游乐园处处洋溢着孩子的欢声笑语。孩子的开心玩乐离不开家长的陪护...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