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生态资源 推动绿色发展 蒙山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提升
蒙山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图为丝绸工业园区企业车间一景。 林志清/摄 蒙山文圩镇生态农业基地实现自动喷灌。 覃中韵/摄 蒙山长坪水韵瑶寨一角。(蒙山县委办供图)
新征程新作为
本报记者梁乾胜通讯员韦宁关新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
近年来,蒙山县坚持“绿水青山金不换”底线思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该县2021年预计GDP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和9%。
“我们将发挥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蒙山县委书记张银岳说,该县将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和“绿色农业、优势工业、康养旅游、精品城镇、福祉民生”思路,以获批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为契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提升。
A生态+农业走绿色现代农业之路
“鸭脚木可在冬天开花,不影响蜜蜂采蜜。我通过电商销售蜂蜜,年收入可达20万元。”1月24日,在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的鸭脚木树林里,村民欧鸿明正在采冬蜜。
养蜂产业是蒙山县特色绿色产业。该县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空中农业”,朝着“一人一群蜂”的目标迈进。近年来,该县创新生态优势,突出品牌化建设,打造有机循环农业,积极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成功创建了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个、市级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2个、乡级示范区4个;有4家企业的基地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或无公害产地认证。
蒙山农业生产方式由落后粗放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逐步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绿色现代农业新道路。目前,该县灵芝、黑土猪、蜂蜜等生态产业产值位居全区前列。2021年,全县养蜂18.6万群,蜂群数量全区第一;蔬菜面积稳定在27.44万亩,总产量31.19万吨;宇远、农联科技公司分别获得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认证,供大湾区蔬菜基地建设初显成效。
B生态+工业打造茧丝绸织造新城
“去年,我除了在家种地外,还受雇到桑蚕产业园采桑喂蚕,工作不辛苦,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近日,在蒙山县新圩镇四联村集体经济桑蚕产业园,村民苏盛全高兴地说。
像苏盛全这样依托特色产业,搭上“致富快车”的故事在蒙山县频频上演。近年来,蒙山县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东桑西移、东绸西移”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桑蚕产业优势,围绕“生态+”模式发力,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茧丝绸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
2021年,该县中丝成丝绸项目(一期)、陶瓷模具项目竣工投产,明阳生化扩产能、至元科技二期、玉兰制药搬迁等项目顺利推进。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取得新突破,茧丝绸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获得专项债券1.8亿元,丝绸工业园区被自治区认定为广西特色产业轻工园、广西特色小微企业示范园。全年工业投资完成4.28亿元,同比增长147.84%,实现4家企业上规入统。力争今年底,全县高速剑杆织机总数达354台,占全区80%以上。
C生态+旅游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蒙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秀丽的自然风光、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蒙山县县长陈坚介绍,该县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武侠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丝绸文化、长寿养生文化交相辉映。同时,境内有山、有水、有岛、有城墙、有古寨,旅游资源丰富。
蒙山县立足生态优势,引领生态旅游。近年来,该县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特色,深入挖掘与打造生态观光游、健康养生游、特色文化游等旅游特色名优品牌,构建生态旅游新格局。依托天书侠谷、“橙柿”亲情谷、羽生谷漂流等旅游项目,打造徒步登山、采摘、健康绿道等生态体验游。
生态优势催生了“康养、农业、文化、生态、工业、体育”等新业态。蒙山全力打造“湄江岸”康养旅游综合体,培育独具特色、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康养旅游品牌。依托荔玉、贺巴高速公路,形成“快进慢游”模式,扎实推动康旅、文旅、交旅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该县预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1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7.94%,旅游消费同比增长31.24%。
新闻推荐
让群众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 记蒙山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黄聪敏
本报记者吴蓝天通讯员桂西刘星芸2007年,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黄聪敏来到蒙山县人民法院工作。多年来,从书记员、助理审判...
蒙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蒙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